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24GHz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11 12:41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以汽车防撞雷达为核心的辅助驾驶技术以及无人驾驶技术受到了各大汽车厂商和科技企业的关注,毫米波雷达由于其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优势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其中微带天线体积较小,容易集成,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用微带天线设计的毫米波雷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毫米波雷达的波长比较短,雨雾等空气中的水凝物对电磁波的影响较大,因而线极化天线的探测精度不高。与线极化波相比,圆极化波具有抗雨雾干扰和抑制多径反射的优势,所以本文从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的需求出发,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短距车载雷达频段的通知,首先利用0.508mm的Rogers5880设计了两款旋向相反的圆极化微带辐射贴片。然后运用微带阵列天线的理论基础,设计了两款圆极化的微带阵列天线,一款为宽波束的微带直线阵列天线,阻抗带宽为2.2GHz,轴比带宽为460MHz,增益为15.54dB,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另一款为一发两收的微带平面阵列天线,发射天线采用左旋圆极化的形式,仿真结果显示该款阵列天线的阻抗带宽为1.8GHz,轴比带宽为740MHz,增益为21.2dB,E面半功率波瓣宽度为11°...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4GHz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设计


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各雷达传感器示意图

示意图,调频连续波雷达,波形,示意图


第 2 章 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简介雷达对障碍物的探测是通过系统中的发射和接收两也有些系统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用的是同一个天线波的传播。本文打算设计的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极正交性,所以本文设计的天线必须采用两副天线来以双天线形式进行雷达系统的研究。从毫米波雷达工作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毫米波雷达的波雷达(FMCW)和二进制频移键控雷达(2FSK雷达的波形示意图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

示意图,频移键控,雷达波形,二进制


本文打算设计的汽车防撞雷达天线的极正交性,所以本文设计的天线必须采用两副天线来以双天线形式进行雷达系统的研究。从毫米波雷达工作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毫米波雷达的波雷达(FMCW)和二进制频移键控雷达(2FSK雷达的波形示意图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图 2.1 调频连续波雷达波形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于车载防撞雷达的圆极化微带天线阵列设计[J]. 陈冰洁,贾国柱,胡大成.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6(02)
[2]基于SOPC的高精度超声波雷达测距系统设计[J]. 刘超,田俊杰.  电子产品世界. 2015(11)
[3]无源雷达目标信号时延与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J]. 王鹏,邱天爽,李景春,谭海峰.  通信学报. 2015(05)
[4]激光雷达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赵一鸣,李艳华,商雅楠,李静,于勇,李凉海.  遥测遥控. 2014(05)
[5]毫米波圆极化单脉冲阵列天线的研究[J]. 赵爽,陈殿仁.  微波学报. 2011(06)
[6]高精度超声倒车雷达的设计[J]. 张海鹰,高艳丽,张树团.  电子设计工程. 2011(09)
[7]毫米波雷达前端系统设计[J]. 陈俊,苏凯雄,黄小玉.  现代电子技术. 2008(17)
[8]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概述与进展[J]. 薛睿峰,钟顺时.  电波科学学报. 2002(04)
[9]FMCW毫米波防撞雷达系统[J]. 盛怀茂,夏冠群,孙晓伟,李洪芹,李玉芳.  电子产品世界. 2001(02)

硕士论文
[1]77GHz汽车防撞雷达系统一些关键技术研究[D]. 徐俊.东南大学 2015
[2]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前端研究[D]. 杨东华.电子科技大学 2015
[3]K波段微带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 郭婧.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GPS抗干扰导航系统中的微带天线研究[D]. 呼增.西安科技大学 2013
[5]汽车主动防撞预警系统雷达信号处理研究[D]. 丁海凤.吉林大学 2013
[6]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研究[D]. 高凯.南京邮电大学 2013
[7]车载防撞雷达线性调频源的研究与设计[D]. 杨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8]车载毫米波防撞雷达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王坤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9]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的设计与实现[D]. 郑锐.江苏大学 2010
[10]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D]. 刘洪玮.东华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6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336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