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制动器系统粘滑振动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4:17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制动时的粘滑振动现象逐渐被人们认识与研究。虽有学者建立了模型对该现象进行仿真,但少有考虑轮胎振动对制动摩擦的影响,也少有试验进行仿真验证。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1)建立了简化盘式制动器模型,在简化盘式制动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轮胎与路面摩擦副对制动器的影响,加入Lugre动态轮胎模型,建立了二者耦合的综合制动系统力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制动器系统混沌与分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轮胎参数的调整可以改变制动器系统的振动形式,部分制动器参数变化时同样影响制动器系统的粘滑振动状态;(2)基于所建立的综合制动系统力学模型,用不同函数形式的摩擦模型与之耦合,分析摩擦模型对制动器系统分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函数形式对制动器系统运动形式影响较小,部分参数会改变制动器系统的混沌运动区间。(3)设计了制动摩擦的振动试验,以速度和制动压力为变量参数并采集盘式制动器振动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对前文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一车速下增大制动压力会使制动器系统进入混沌运动;制动压力不变,车速在一定区间时制动器系统会出现混沌现象。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汽车制动器系统粘滑振动及试验研究


盘式制动器结构示意图

摩擦模型,传送带


别和预测、系统状态控制等问题。白鸿柏[11]时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研究了模型化简带入手,利用设计出的非线性控制器成功使自激送带模型上调控法向压力并获得粘滑运动特性传送带带速。张海涛和丁千[14]针分析了传送自激振动。蒋东鹰[15]等学者以有限元技术和器部件的模态参数抑制制动尖叫。王祁波[16]界稳定时的制动速度,还分析了多种参数的岔临界速度的方法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刹数值分析提出了抑制制动颤鸣的方法。动力学模型粘滑运动的模型简化为摩擦块在皮带上滑动的主要特征,传送带摩擦模型如图 1.2所示:

摩擦模型,两自由度,摩擦块,粘滑性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粘滑系统模型alvonetto 和 Carsten Knedsen[19]在传送带摩擦模型的基础上与原摩擦块相连的摩擦块,摩擦块之间通过刚度相连。双揭示了摩擦运动的粘滑性质。该两自由度模型如图 1.3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制动颤鸣现象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J]. 徐炜卿,吴光强,栾文博.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2]刹车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和控制[J]. 贾尚帅,丁千.  工程力学. 2012(03)
[3]轮胎自激振动分岔参数影响分析[J]. 杨宪武,左曙光,雷镭,吴旭东,李勇.  振动与冲击. 2012(02)
[4]干摩擦自激振动周期解的同伦方法[J]. 张海涛,丁千.  振动与冲击. 2011(08)
[5]含干摩擦的二自由度车辆制动系统颤振动力学分析[J]. 王祁波,唐进元,陈思雨,熊兴波.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1(06)
[6]可变法向压力对质量-带系统粘滑运动的影响分析[J]. 刘丽兰,刘宏昭,吴子英,原大宁.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0(01)
[7]滑动摩擦模型研究现状[J]. 原大宁,刘丽兰,刘宏昭,吴子英,王忠民.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4)
[8]机械系统中摩擦模型的研究进展[J]. 刘丽兰,刘宏昭,吴子英,王忠民.  力学进展. 2008(02)
[9]摩擦力非线性建模与仿真[J]. 杨世文,郑慕侨.  系统仿真学报. 2002(10)
[10]摩擦系数随速度变化振动系统Fourier级数计算方法研究[J]. 白鸿柏,张培林,黄协清.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0(05)

博士论文
[1]摩擦自激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分岔控制研究[D]. 黄毅.天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干摩擦诱发盘式制动器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研究[D]. 赵文静.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汽车制动系统低速颤振的稳定性、分岔和混沌动力学分析[D]. 朱伟伟.合肥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70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370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