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抗偏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18:12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和5G技术的到来,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的便利性、无接触性及续航能力等方面占据优势,可大力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的续航问题。因此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前景光明,可解决有线充电频繁的插拔问题,但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受驾驶人员的技术偏差,在停车充电时线圈可能会产生偏移。基于存在的偏移问题,本文将重点研究以及提供相适应的方案实现无线充电的抗偏移,从而稳定输出功率、提高传输效率以及降低电磁损耗。1.为了研究无线充电的电路拓扑抗偏移适应性,首先对四种基本的补偿拓扑进行了电路特性分析,并运用ADS仿真其电路输出特性,比较其在解决抗偏移问题上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PS/S补偿拓扑,对提出的电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了输出功率与互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逆变模块摒弃了传统了全桥电压源型逆变器,采用了易控制的推挽式逆变器。利用Simulink对新型补偿拓扑仿真其在抗偏移上的适应性,得到在不同负载下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与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验证提出的新型补偿拓扑对解决无线充电技术中的存在的偏移问题有利。2.针对耦合器首先分析了传统的圆形线盘和矩形线盘在抗偏移问题上的适应性,提出了新...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接触式有线充电Fig.1-1Contactwiredcharging
第1章绪论2车充电,并可增加续航里程。图1-1接触式有线充电Fig.1-1Contactwiredcharging电动汽车充电现存在的问题有:行驶路程有限,目前大多数的电动汽车远距离行驶则需要到指定充电点进行充电,无疑对生活带来了不便。另外,在一些潮湿或多雪的气候中,基于触点的充电可能会由于操作电池组电压较高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或触电危险[5]。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简称WPT)是一种在不需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气隙无线传输电能的方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它可用于医学上为人体内带电器件可进行体外经皮无线充电,对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简洁方便,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前景可观,为智能化用电带来巨大方便[6]。如果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它们可以在不需要繁琐的插头和连接器的情况下进行充电。图1-2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电动汽车无线充电Fig.1-2WirelesschargingofelectricvehiclesatORNLintheUnitedStates
MIT无线传能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环境的生物电磁安全评估[J]. 高妍,张献,杨庆新,魏斌,王磊. 电工技术学报. 2019(17)
[2]应用于无人机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J]. 马秀娟,武帅,蔡春伟,秦沐,杨子.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9(08)
[3]浅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未倩倩,赵凌霄,黄炘,李津. 汽车电器. 2019(06)
[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周边电磁环境安全评估研究[J]. 陈诚.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9(02)
[5]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综述(英文)[J]. 范兴明,高琳琳,莫小勇,赵迁,贾二炬. 电工技术学报. 2019(07)
[6]浅析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分类及应用现状[J]. 王光宇. 中国新通信. 2018(18)
[7]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错位及偏移影响研究[J]. 李文华,马源鸿,王炳龙. 计算机仿真. 2018(02)
[8]适用于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T型抗偏移补偿拓扑[J]. 赵锦波,蔡涛,段善旭,丰昊,张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2017(18)
[9]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磁环境安全性研究[J]. 徐桂芝,李晨曦,赵军,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2017(22)
[10]变负载无线充电系统的恒流充电技术[J]. 宋凯,李振杰,杜志江,朱春波. 电工技术学报. 2017(13)
博士论文
[1]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抗偏移及中继接力方法研究[D]. 赵锦波.华中科技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模式的无人机悬停无线充电技术研究[D]. 赵昕.重庆大学 2015
[2]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机构研究[D]. 孙雨.重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5371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接触式有线充电Fig.1-1Contactwiredcharging
第1章绪论2车充电,并可增加续航里程。图1-1接触式有线充电Fig.1-1Contactwiredcharging电动汽车充电现存在的问题有:行驶路程有限,目前大多数的电动汽车远距离行驶则需要到指定充电点进行充电,无疑对生活带来了不便。另外,在一些潮湿或多雪的气候中,基于触点的充电可能会由于操作电池组电压较高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或触电危险[5]。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简称WPT)是一种在不需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气隙无线传输电能的方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它可用于医学上为人体内带电器件可进行体外经皮无线充电,对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简洁方便,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前景可观,为智能化用电带来巨大方便[6]。如果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它们可以在不需要繁琐的插头和连接器的情况下进行充电。图1-2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电动汽车无线充电Fig.1-2WirelesschargingofelectricvehiclesatORNLintheUnitedStates
MIT无线传能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环境的生物电磁安全评估[J]. 高妍,张献,杨庆新,魏斌,王磊. 电工技术学报. 2019(17)
[2]应用于无人机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J]. 马秀娟,武帅,蔡春伟,秦沐,杨子.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9(08)
[3]浅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未倩倩,赵凌霄,黄炘,李津. 汽车电器. 2019(06)
[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周边电磁环境安全评估研究[J]. 陈诚.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9(02)
[5]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综述(英文)[J]. 范兴明,高琳琳,莫小勇,赵迁,贾二炬. 电工技术学报. 2019(07)
[6]浅析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分类及应用现状[J]. 王光宇. 中国新通信. 2018(18)
[7]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错位及偏移影响研究[J]. 李文华,马源鸿,王炳龙. 计算机仿真. 2018(02)
[8]适用于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T型抗偏移补偿拓扑[J]. 赵锦波,蔡涛,段善旭,丰昊,张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2017(18)
[9]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磁环境安全性研究[J]. 徐桂芝,李晨曦,赵军,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2017(22)
[10]变负载无线充电系统的恒流充电技术[J]. 宋凯,李振杰,杜志江,朱春波. 电工技术学报. 2017(13)
博士论文
[1]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抗偏移及中继接力方法研究[D]. 赵锦波.华中科技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模式的无人机悬停无线充电技术研究[D]. 赵昕.重庆大学 2015
[2]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机构研究[D]. 孙雨.重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5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37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