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性能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4:31
  本文所涉及的是某纯电动车型,针对其动力总成在开发前期阶段出现振动和啸叫声过大的问题,通过对其试验模态特性分析,认为动力总成振动过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悬置系统存在固有频率与解耦率分配不合理,存在模态耦合问题所导致的,这不仅会影响悬置系统的NVH性能,还会影响动力总成的使用寿命,由此,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与解耦率有待重新匹配,隔振率有待优化。通过对其试验噪声曲线滤波分析,认为啸叫声过大是由于动力总成本体高频噪声较高导致的,由此,动力总成的高频噪声问题有待解决。为改善该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性能,本文从振动和噪声两方面入手,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实车试验测试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试验模态特性。为后续对悬置系统振动特性优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2.以悬置系统的相关测试模态参数在ADAMS中建立悬置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并计算出其仿真模态特性。将仿真与试验模态特性对照,验证虚拟样机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对悬置系统振动特性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与保障。3.以拉格朗日动力学理论建立悬置系统动力学方程,代以悬置系统相关模态参数,在MATLAB中建立优化模型,并求解计算,然后,将MATL...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性能优化研究


LMS中动力总成刚体点模型

安装点,数采,刚体模态,速度计


- 24 -图 3-3 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点位置示意图度计的方向和灵敏度输入到 LMS Test.La前端,本次刚体模态试验测试使用的前端MS 软件系统常配备的一种数采前端,测试使用的力锤与 LMS SCM05 数采前激励力锤 图 3-5 数采前端速度计后,再将数采前端 LMS SCM05

示意图,激励力,数采,三向振动


加速度传感器,共布置 21 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下结构的响应。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的示意图如图 3-3 所示。安装完三度计后,读取三向振动加速度计的方向和三向振动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输 Test.Lab 软件中。图 3-3 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点位置示意图将三向振动加速度计的方向和灵敏度输入到 LMS Test.Lab 软件中后,连加速度计与数采前端,本次刚体模态试验测试使用的前端是 LMS SCM0505 数采前端是 LMS 软件系统常配备的一种数采前端,它具有强大的数。采用力锤激励。测试使用的力锤与 LMS SCM05 数采前端如图 3-4、3-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车辆橡胶悬置系统的研究进展[J]. 周良生,雷盼飞.  内燃机与配件. 2018(01)
[2]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仿真优化[J]. 樊攀,包汉伟.  森林工程. 2017(04)
[3]某装载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化[J]. 吴杰,李轼.  振动与冲击. 2016(01)
[4]双组分吸音棉在乘客舱前围挡板隔音垫上的应用[J]. 石腾龙,梁海明,刘丹丹,梁军,黄江玲,吴开丰.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5(05)
[5]发动机半主动液压悬置的动态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J]. 史文库,毛阳,姜雪,陈志勇,马利红,潘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4(01)
[6]电动车动力总成模态试验与仿真分析[J]. 方源,于蓬,章桐.  机械传动. 2013(04)
[7]综合考虑解耦率和隔振率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J]. 吴飞,胡朝辉,成艾国,何智成.  汽车工程. 2013(01)
[8]基于ADAMS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J]. 童炜,陈剑斌,宋晓琳.  汽车工程. 2011(11)
[9]某纯电动汽车车内噪声试验分析与识别[J]. 严刚,夏顺礼,张欢欢,赵彬,吴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10]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发动机悬置强度改进设计[J]. 姜莞,史文库,滕腾,王清国.  汽车技术. 2011(01)

博士论文
[1]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性能模拟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 姜莞.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复模态分析的盘式制动器仿真优化[D]. 郑涛.浙江大学 2018
[2]橡胶悬置特性研究及其对整机振动的影响分析[D]. 高娜.北京理工大学 2016
[3]汽车手动变速箱啸叫的原因分析与改进[D]. 江会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4]汽车发动机悬置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D]. 王清政.南京理工大学 2009
[5]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D]. 王峰.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1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601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