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发热导热石墨膜在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7:12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的优势日益凸显。锂电池大功率充放电时发热严重,会引发热失控等危险,不利于电动汽车全领域推广。电池组热管理可改善电池性能。开发新型的电池热管理对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基于石墨材料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分别制备发热膜和高导热膜,并将其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的低温预热电池和高温散热。设计安全高效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路,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实现了实验室条件下大电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池发热情况,在12-20 A范围内,电池充/放电电流值越大,电池发热越严重,20 A电池放电时,电池最高温度可达40.7℃。制备石墨纳米片(GNP)/聚氨酯(PU)混合浆料,通过成膜法制备复合发热膜,通过改变GNP含量及膜厚度可控制发热膜方阻及电阻率,PU:GNP=10:4制备的发热膜方阻□为100Ω/□,拉伸应变值达52%,抗拉强度为9.05 MPa。将制备的发热膜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预热,结果表明:功率面密度为2000 W/m2加热单体电池可在0.11 h加热电池至20℃,电池相对两侧面设置5000 W/m2发热膜加热电池可在0.24 h内加热电池各部分至0℃,电池温...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研究现状
        1.2.1 汽车动力电池研究现状
        1.2.2 电动汽车电池发热技术
        1.2.3 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技术
    1.3 石墨基发热膜材料
        1.3.1 石墨纳米片
        1.3.2 石墨纳米片制备工艺
        1.3.3 石墨发热膜
    1.4 碳类填料增强复合材料
        1.4.1 碳基复合材料导热机理
        1.4.2 不连续形态碳类填料增强复合材料
        1.4.3 连续形态碳类填料增强复合材料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测试方法
    2.1 主要原料及化学试剂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3 材料表征测试方法
        2.3.1 差示扫描量热仪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4 材料的性能测试
        2.4.1 导热性能测量
        2.4.2 抗拉强度测量
        2.4.3 电阻率和方阻测量
        2.4.4 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
第3章 磷酸铁锂汽车动力电池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动力电池充放电方式
    3.3 低温放电性能研究
    3.4 锂电池热效应测试
        3.4.1 电池充电发热情况测试
        3.4.2 电池放电发热情况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热膜制备及在电池热管理的应用
    4.1 引言
    4.2 石墨发热膜的制备及表征
        4.2.1 石墨发热膜的制备工艺
        4.2.2 石墨发热膜的性能测试
    4.3 单体电池发热试验及模拟
        4.3.1 单/双面加热电池效果对比
        4.3.2 不同功率面密度加热电池效率对比
        4.3.3 单体电池加热模拟
    4.4 电池模块发热实验及模拟
        4.4.1 加热电池模块方案设计
        4.4.2 底面加热电池模块的功率面密度探索
        4.4.3 不同加热方案的预热效果对比
        4.4.4 改进的电池组加热方案设计
        4.4.5 电池组结构加热电池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导热膜制备及在电池热管理的应用
    5.1 引言
    5.2 石墨导热膜的制备与表征
        5.2.1 石墨导热膜的制备工艺
        5.2.2 石墨导热膜的性能测试
    5.3 单体电池散热试验及模拟
        5.3.1 不同材料散热效果对比
        5.3.2 不同层数导热膜散热效果对比
        5.3.3 不同距离导热膜散热效果对比
        5.3.4 不同弯折方式导热膜散热效果对比
        5.3.5 单双面导热膜散热效果对比
    5.4 电池组结构散热试验及模拟
        5.4.1 两种散热电池方式结构设计
        5.4.2 两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对比
        5.4.3 电池模块散热模拟
        5.4.4 加热和散热结合的热管理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简介[J]. 蔡元兵.  汽车维修. 2018(11)
[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 李志扬,鲁文凡,吕帅帅,汪兴兴,倪红军.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8)
[3]复合相变材料用于电池包热管理散热性能分析[J]. 李钊,许思传,常国峰,林春景.  电源技术. 2015(02)
[4]低温环境下电池热管理研究进展[J]. 霍宇涛,饶中浩,赵佳腾,刘臣臻.  新能源进展. 2015(01)
[5]一种使用相变材料的新型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J]. 靳鹏超,王世学.  化工进展. 2014(10)
[6]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和表征[J]. 郭晓琴,王永凯,余小霞,张锐.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7)
[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实验与数值分析[J]. 饶中浩,汪双凤,洪思慧,巫茂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6)
[8]多层石墨/硅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涂文英,张海燕,林锦,李春辉.  复合材料学报. 2013(02)
[9]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研究[J]. 张承宁,雷治国,董玉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2(09)
[10]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电池温升影响分析[J]. 张志杰,李茂德.  电源技术. 2010(02)

博士论文
[1]液流循环电池成组传热强化及其整车集成热管理研究[D]. 张天时.吉林大学 2016
[2]基于固液相变传热介质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D]. 饶中浩.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黄海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D]. 刘博渊.吉林大学 2016
[2]电池组结构设计及其热管理液流传热强化研究[D]. 闵德平.吉林大学 2016
[3]FSEC电动赛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 黎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相变散热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D]. 南爵.电子科技大学 2016
[5]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D]. 杨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6]动力电池成组液流热管理系统设计分析[D]. 周萌.吉林大学 2014
[7]纯电动汽车电池箱热特性研究及热管理系统开发[D]. 沈帅.吉林大学 2013
[8]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 曹建华.清华大学 2013
[9]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散热性能CFD仿真与试验研究[D]. 梁昌杰.重庆大学 2010
[10]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研究[D]. 田爽.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2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702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