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21:57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行业一片欣欣然向荣的同时却面临着人才大量缺口。尤其是汽车维修行业每年至少需要新增员工30万,迫切需要同时具有服务理念和维修技能的工匠型的售后服务人才。汽车企业人才的流动无序,更进一步加重了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这就对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企业为解决人才供给困境,正积极探索企校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此,本文将以华晨宝马企校合作BEST(即BMW Education of Service Technology,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该项目是华晨宝马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培养售后人才的企校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研究,希望对汽车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在对企业人才培养和企校合作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厘清研究方法和思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利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华晨宝马BEST人才培养中参与各方进行调研,归纳现状问题、分析原因,并利用相关理论提出优化策略。为研究汽车企业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视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丰富和完善了汽车企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2.2 理论基础
3 华晨宝马售后人才资源及BEST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3.1 华晨宝马售后人才资源现状
3.1.1 员工文化程度集中在大中专学历
3.1.2 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
3.1.3 BEST学员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3.1.4 多种模式的售后员工培养
3.2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情况
3.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2.2 BEST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
4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的总体框架
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4.3 调查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4.4 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5 调查结果
5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因分析
5.1 培训师职业发展受阻
5.2 激励措施缺乏可操性
5.3 专业和课程结构设置未能适应市场需求
5.4 企校合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5.5 企业认知存在偏差
5.6 缺少对学员的职业规划和引导
6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6.1 完善培训团队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措施
6.2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6.3 完善宝马BEST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6.4 健全合作动力机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华晨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B:华晨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本文编号:3769925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2.2 理论基础
3 华晨宝马售后人才资源及BEST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3.1 华晨宝马售后人才资源现状
3.1.1 员工文化程度集中在大中专学历
3.1.2 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
3.1.3 BEST学员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3.1.4 多种模式的售后员工培养
3.2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情况
3.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2.2 BEST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
4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的总体框架
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4.3 调查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4.4 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5 调查结果
5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因分析
5.1 培训师职业发展受阻
5.2 激励措施缺乏可操性
5.3 专业和课程结构设置未能适应市场需求
5.4 企校合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5.5 企业认知存在偏差
5.6 缺少对学员的职业规划和引导
6 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6.1 完善培训团队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措施
6.2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6.3 完善宝马BEST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6.4 健全合作动力机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华晨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B:华晨宝马BEST人才培养模式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本文编号:3769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76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