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车型乔丹翻滚及损伤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30 23:21
  翻滚作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相较特殊的一种碰撞形态,具有发生率低,伤亡率高的特点,同时也是成因最为复杂,影响因素最多的事故类型。然而当前国外在车辆翻滚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析结论存在争议、乘员损伤机理和承受极限不明确、相关试验标准及法规不够健全、试验假人及仿真模型匮乏等。而国内对翻滚碰撞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面向大客车的侧翻耐撞性能方面,对乘用车涉及更少。因此,本文基于某乘用车型进行的乔丹翻滚仿真分析,旨在研究该乘用车的翻滚碰撞特性和驾驶员的损伤机理,并初步探讨两种碰撞试验用假人对乔丹翻滚试验的适用性,为翻滚碰撞相关试验法规的建立、试验假人的开发及损伤评定准则的确定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工作:1.基于某乘用车搭建了乔丹翻滚试验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试验与仿真的异同点,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总结该乘用车在乔丹翻滚中的受载特性和变形模式。2.在仿真模型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分别向试验车辆的乘员舱内放入Hybrid-III、ES-2两种假人有限元模型对乔丹翻滚中的驾驶员进行模拟,以分析两种假人在有、无安全带约束下的运动和受载特点,并对假人各主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外翻滚碰撞安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翻滚相关法规介绍
        1.2.3 物理试验
        1.2.4 乔丹翻滚试验相关研究
        1.2.5 翻滚事故乘员损伤研究
    1.3 国内翻滚碰撞安全研究现状
        1.3.1 国内法规介绍
        1.3.2 国内物理试验
        1.3.3 仿真分析
    1.4 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4 本文技术路线
    1.6 小结
2 乔丹翻滚试验系统仿真模型建立及验证
    2.1 整车仿真模型
        2.1.1 整车仿真模型介绍
        2.1.2 整车仿真模型处理
    2.2 驾驶员仿真模型
        2.2.1 驾驶员模型的选择
        2.2.2 模型的介绍
    2.3 试验系统模型
        2.3.1 JRS仿真模型建立
        2.3.2 整车初始状态参数设定
    2.4 约束系统模型
        2.4.1 驾驶员位置及姿态调整
        2.4.2 座椅预压
        2.4.3 安全带建模
    2.5 计算参数设置
        2.5.1 接触定义
        2.5.2 计算和输出文件控制
    2.6 模型对标验证及整车响应分析
        2.6.1 能量曲线输出
        2.6.2 仿真与试验整车动态响应对比
        2.6.3 变形模式对比及分析
        2.6.4 仿真与试验数据对比
    2.7 小结
3 两种假人对驾驶员的仿真结果分析
    3.1 假人动态响应分析
    3.2 驾驶员损伤评价部位及方法
    3.3 头部损伤分析
        3.3.1 头部损伤准则介绍
        3.3.2 Hybrid-III和ES-2头部损伤结果分析
    3.4 颈部损伤分析
        3.4.1 颈部损伤准则介绍
        3.4.2 Hybrid-III假人颈部损伤结果分析
    3.5 胸部损伤分析
        3.5.1 胸部损伤准则介绍
        3.5.2 假人胸部损伤结果分析
    3.6 腹部损伤分析
        3.5.1 腹部损伤准则介绍
        3.5.2 假人腹部损伤结果分析
    3.7 小结
4 THUMS对驾驶员的仿真结果分析
    4.1 THUMS动态响应分析
    4.2 头部损伤
        4.2.1 头部损伤形式
        4.2.2 THUMS头部损伤评价
    4.3 颈部损伤分析
        4.3.1 颈部结构及损伤类型
        4.3.2 THUMS颈部损伤评价方法及结果分析
    4.4 胸、腹部损伤分析
        4.4.1 胸、腹部损伤形式及机理
        4.4.2 THUMS胸、腹部损伤评价方法及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驾驶员仿真结果对比
    5.1 动态响应对比
        5.1.1 有安全带下驾驶员动态响应对比
        5.1.2 无安全带下动态响应对比
    5.2 驾驶员损伤对比
        5.2.1 驾驶员头部损伤对比
        5.2.2 驾驶员颈部损伤对比
        5.2.3 驾驶员胸、腹部损伤对比
    5.3 安全防护建议
        5.3.1 提高顶盖结构强度
        5.3.2 采用更高级的安全防护设施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展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4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984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