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轮毂电机 电子差速 滑转率 质心侧偏角 横摆角速度
【摘要】: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人们对低碳环保的强烈要求,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环保、节能和安全的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具有可以对每个驱动轮进行独立控制、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车辆为研究对象,对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和九自由度整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采用的轮毂电机整车模型是正确的。其次,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容易获取的量进行了估算。再者,对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选择对电机转速进行控制,分别对转弯工况和直线工况进行了分析,对于转弯工况: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差速控制方法,一种是基于阿克曼转向模型的差速控制方法,通过计算车辆转弯时每个车轮的目标转速,控制电机来达到这个目标转速,若出现滑转,则对车轮的滑转率进行控制,直到达到车辆转弯的理想转速;另一种是基于模糊的差速控制方法,以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采用一个线性两自由度理想车辆转弯模型,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的偏差输入到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则输出一个转速的变化,然后给外侧车轮增加一部份转速内侧车轮减少一部分转速,同时也对车轮的滑转率进行控制。对于直线工况:在低附着和对接路面上主要是对车轮的滑转率进行控制,对开路面上先对低附着侧车轮的滑转率进行控制,高附着侧车轮以低附着车轮的轮心速度为参考速度,控制电机来达到这个参考速度,从而保证车辆在对开路面的直线行驶。最后,对以上所设计的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发现,对于转弯工况:在速度不大时,两种控制方法都取得不错的控制效果;在速度比较大时,基于阿克曼模型差速控制的控制效果不好,而基于模糊差速控制的控制效果很好。对于直线工况:通过控制,车轮在低附着和对接路面上没有出现滑转;在对开路面上既没有出现车轮滑转,也没有出现车辆跑偏。说明以上所设计的差速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关键词】:轮毂电机 电子差速 滑转率 质心侧偏角 横摆角速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9-13
- 1.2.1 国外研究状况9-10
- 1.2.2 国内研究状况10-13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13-16
- 2 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16-38
- 2.1 引言16
- 2.2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16-17
- 2.3 轮胎模型17-23
- 2.3.1 轮胎坐标系17-18
- 2.3.2 轮胎模型的类型18-23
- 2.4 整车模型23-28
- 2.4.1 两自由度车辆模型24
- 2.4.2 九自由度整车模型24-28
- 2.5 电机模型的仿真验证28-32
- 2.6 轮毂电机车辆模型的仿真32-36
- 2.7 本章小结36-38
- 3 车辆状态参数的估计38-46
- 3.1 纵向车速的估算38-40
- 3.1.1 直线行驶驱动过程中参考车速的估算38-39
- 3.1.2 转向过程中参考车速的估算39-40
- 3.2 侧向车速的估算40
- 3.3 车辆质心侧偏角的估算40-41
- 3.4 车辆垂直载荷的估算41
- 3.5 驱动车轮的驱动力的估算41
- 3.6 车轮最佳滑移率的实时识别41-44
- 3.6.1 电动轮汽车的路面摩擦特性的识别41-42
- 3.6.2 轮胎与路面最佳滑移率实时识别逻辑42-44
- 3.7 本章小结44-46
- 4 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研究46-60
- 4.1 基于Ackermann-Jeantand转向模型的差速控制策略47-51
- 4.1.1 Ackermann-Jeantand转向模型47-49
- 4.1.2 车轮滑转率的控制策略49-51
- 4.2 基于模糊的差速控制策略51-58
- 4.2.1 控制目标参数选取51-52
- 4.2.2 理想模型的建立52-53
- 4.2.3 控制策略的设计53
- 4.2.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53-58
- 4.3 直线行驶的差速控制策略58-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5 电子差速控制系统仿真60-84
- 5.1 转向行驶差速控制策略仿真60-76
- 5.2 直线行驶的差速控制策略仿真76-83
- 5.3 本章小结83-84
- 6 总结与展望84-86
- 6.1 全文总结84-85
- 6.2 研究展望85-86
- 致谢86-88
- 参考文献88-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寅虎;;新型电机控制技术用于电动汽车的机遇与挑战[J];电子产品世界;2014年09期
2 万钢;;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J];环境保护;2010年18期
3 袁仪;陈世元;刘耀阁;;电动汽车电子转弯差速的解决方案综述[J];上海汽车;2009年03期
4 赵艳娥;张建武;;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8期
5 褚文强;辜承林;;电动车用轮毂电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7年04期
6 陈清泉,孙立清;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缓缓;采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赵治国;车辆动力学及其非线性控制理论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晓飞;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转向策略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2 武楠;电动车四轮转向系统的运动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重;基于模糊推理的电动汽车用轮毂式无刷直流电机差速控制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4 汪杰;四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转向稳定性控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韩麟宁;基于电子差速的轮毂电机驱动控制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6 许美斯;双轮毂电机电子差速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吴浩;轮毂式电动汽车电子差速鲁棒控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会;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周翠玉;微型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10 陈明;四轮独立转向电动汽车的转向控制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7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7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