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小排量汽油机涡轮增压匹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8:01

  本文关键词:小排量汽油机涡轮增压匹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排量汽油机 涡轮增压器 建模仿真 匹配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减小发动机排量是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但发动机排量减小后会出现发动机动力性不足的问题,涡轮增压技术不仅可以在减小发动机排量的同时保证发动机动力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性。小排量涡轮增压技术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其必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展开了对小排量汽油机涡轮增压匹配研究。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工作时热负荷高、易爆震、转速变化范围宽,匹配方法与柴油机有所不同。本文根据汽油机工作特点,确定了适合汽油机的匹配方法,依据此方法完成匹配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汽油机工作特点和增压设计理论,确定汽油机与增压器匹配方法,依据此方法,根据增压目标值,计算增压相关参数,初步完成涡轮增压器选型。(2)依据汽油机缸内工质燃烧理论,分析发动机缸内燃烧状况,选择合适的缸内模型如燃烧放热模型、传热模型等搭建原机整机模型,并在原机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等部件,建立增压汽油机整机模型。(3)搭建原机和增压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取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数据误差小于5%,证明原机和增压发动机模型都是正确的。(4)利用试验数据和仿真计算数据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增压发动机动力性能和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情况。结果表明,涡轮增压器可以在大部分工况下有效地提升发动机动力性能;增压发动机动力性达到了目标增压要求且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匹配良好。证明本文研究的涡轮增压器匹配方法能够满足小排量汽油机的匹配要求。
【关键词】:小排量汽油机 涡轮增压器 建模仿真 匹配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4.1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13-17
  • 1.2.1 增压方式13-14
  • 1.2.2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发展现状14-16
  • 1.2.3 涡轮增压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16-17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7-18
  • 第2章 增压汽油机数学模型18-31
  • 2.1 空气滤清器模型18
  • 2.2 管路模型18-20
  • 2.3 中冷器模型20
  • 2.4 稳压腔模型20-21
  • 2.5 缸内模型21-27
  • 2.5.1 缸内基本方程21-23
  • 2.5.2 燃烧模型23-24
  • 2.5.3 传热模型24-26
  • 2.5.4 气体交换模型26-27
  • 2.6 涡轮增压器模型27-30
  • 2.6.1 压气机性能参数28-29
  • 2.6.2 涡轮机性能参数29-30
  • 2.7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方法31-40
  • 3.1 匹配及其要求31
  • 3.2 汽油机匹配难点与解决方法31-33
  • 3.3 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的匹配33-39
  • 3.3.1 增压系统主要参数33-34
  • 3.3.2 压气机与发动机的匹配34-35
  • 3.3.3 涡轮机与发动机的匹配35-37
  • 3.3.4 涡轮机与压气机的匹配37-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一维数值模拟计算40-55
  • 4.1 AVL-BOOST软件简介40-41
  • 4.2 模型建立41-53
  • 4.2.1 发动机参数41-42
  • 4.2.2 涡轮增压器能量回收系统42-43
  • 4.2.3 增压发动机模型外部结构43-44
  • 4.2.4 增压发动机模型内部参数44-53
  • 4.3 模型验证53-54
  • 4.3.1 原机模型验证53-54
  • 4.3.2 增压模型验证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台架试验55-67
  • 5.1 增压发动机改制55-58
  • 5.1.1 进排气管设计55-57
  • 5.1.2 涡轮增压器润滑系统57-58
  • 5.2 试验内容58-59
  • 5.3 试验台架59-62
  • 5.3.1 发动机测控系统59-61
  • 5.3.2 发动机控制器61-62
  • 5.4 试验方案62
  • 5.5 试验出现的问题62-63
  • 5.6 结果分析63-66
  • 5.7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73-78
  • 附录1 相关参数73-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洋,杨军华;使用涡轮增压式柴油机该注意什么[J];浙江农村机电;2004年04期

2 高潮;杨建国;;柴油机涡轮增压测量分析系统研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5期

3 吴旭艳;张克松;刘莹;王桂华;;相继涡轮增压的发展[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0年06期

4 刘玉山;;涡轮增压机的使用与保养[J];湖南农机;2011年09期

5 奉峥嵘;彭勇;张志鑫;;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J];内燃机;2012年01期

6 R.米勒;苏子正;;两级涡轮增压[J];柴油机;1980年01期

7 郝强,何齐渔,,朱梅林;柴油机涡轮增压方案的评选模型及其计算[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10期

8 张维福;顺序涡轮增压[J];柴油机;1994年04期

9 壹家言;;涡轮增压浪潮不可阻挡[J];汽车知识;2014年04期

10 ;重返涡轮增压时代[J];世界汽车;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栏目主持 清冰;涡轮增压技术扫盲[N];当代汽车报;2005年

2 栏目主持 清冰;涡轮增压轿车导购与使用[N];当代汽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磊;市区不宜?[N];徐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古元;霍尼韦尔:涡轮增压是“绿色技术”[N];国际商报;2010年

5 ;你了解“智能涡轮增压”技术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赵三明;有先进技术做后盾 霍尼韦尔助中国厂商汽油机小型化[N];中国工业报;2010年

7 本版编辑 黄静洁 早报记者 罗裕 实习生 曹蕊 陈云 杨杰;涡轮增压,“T”的变革[N];东方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于大勇;T型车市场渐成“红海” 跟进需谨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鲍妍;涡轮增压如何增大功率?[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洪杰;增压技术发展前景广阔[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峰;汽油机可控废气旁通涡轮增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周鑫;基于数据驱动的涡轮增压汽油机气路预测控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田金成;小排量涡轮增压汽油机电控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邢宏祥;小排量汽油机涡轮增压匹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邓大伟;车用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选型与匹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高潮;柴油机涡轮增压测量分析系统研制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潜;复合涡轮增压对轻型柴油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白亚鹤;直喷式涡轮增压汽油机工作过程分析及匹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文嘉;涡轮增压汽油机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刘秋颖;柴油机两级涡轮增压系统选型与匹配[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0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90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