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中锰第三代汽车钢温热成形中换热系数的求解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1 02:19

  本文关键词:中锰第三代汽车钢温热成形中换热系数的求解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热成形 中锰钢 界面换热系数 压强


【摘要】:高强钢板的温热成形技术能够实现汽车轻量化以及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备受汽车厂商的青睐,第三代汽车用高强钢在保持高强度的前提下,具有更优越的塑性,有望替代传统汽车用热成形高强钢。高强钢的热成形是复杂的热交换过程,包括样件转运过程、钢板与空气进行热对流换热;在热成形界面接触过程中,钢板样件与模具之间接触传热,样件温度场的变化影响其马氏体相变过程,进而影响成形件的力学性能,并且换热系数对于热成形模拟仿真的准确求解至关重。本文通过设置自适应圆台实验模型,建立反传热法求解换热系数的数学模型,研究在整个热成形过程中模具界面的换热系数,并探究冲压压强、涂层、模具材料等因素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样件发生热交换时,若毕渥数小于0.1,可利用集中参数法求解样件在转移过程中的换热系数;若毕渥数大于0.1,利用Beck反算法求解样件在模具淬火过程中的换热系数。(2)探究压强分别为1MPa、5MPa、10MPa、15a、20MPa下的换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冲压压强越大,实际接触面积越大,样件与模具界面的换热系数也越大,且存在幂函数的关系,表示IHTC=1459.8*P^0.3651(W/m2·K);相同压强下,界面换热系数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3)探究防氧化涂层对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氧化涂层越厚,换热系数越小,近似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表示为:(4)钢板样件在高温加热时会产生氧化皮,由于氧化皮的导热系数比钢板基体的导热系数小,因此氧化皮越厚,样件与模具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越小。研究发现加热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9min时,氧化失重百分比仅为2.8%,说明中锰钢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探究加热温度分别为800℃、830℃、860℃下的换热系数,研究发现,相同冲压压强下,加热温度越高的,氧化失重量越大,换热系数越小。(5)不同的模具材料具有不同的比热容、热导率,综合比较两种模具材料在冲压压强为15MPa时的界面换热系数,研究发现,45#钢是H13钢的1.3倍左右,达到热平衡的时间45#钢也远低于H13钢。
【关键词】:热成形 中锰钢 界面换热系数 压强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引言9-11
  • 1.2 汽车用高强钢的发展及中锰钢(TG钢)的优势11-14
  • 1.3 车用高强钢板热成形技术及研究现状14-16
  • 1.3.1 高强钢板热成形工艺14-15
  • 1.3.2 热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4 界面换热系数研究现状以及意义16-18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
  • 2 传热学的理论应用和界面接触模型19-27
  • 2.1 热量交换方式19-21
  • 2.2 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21-22
  • 2.2.1 导热微分方程21
  • 2.2.2 导热问题边界条件分类21-22
  • 2.3 换热系数求解方法22-24
  • 2.3.1 集中参数法22-23
  • 2.3.2 Beck反传热法23-24
  • 2.4 界面接触模型24-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3 实验方案和换热系数求解模型27-40
  • 3.1 试验方案27-31
  • 3.1.1 实验装置27-29
  • 3.1.2 实验过程29-31
  • 3.2 求解换热系数的数学模型31-39
  • 3.2.1 圆台模型一维传热验证32-34
  • 3.2.2 求解换热系数的数学模型34-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4 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40-61
  • 4.1 压强对换热的影响40-47
  • 4.1.1 不同压强下样件的冷却速率42-43
  • 4.1.2 不同压强下样件的换热系数43-45
  • 4.1.3 换热系数与压强的函数关系45-46
  • 4.1.4 样件热成形后的微观组织46-47
  • 4.2 涂层对换热的影响47-50
  • 4.3 中锰钢氧化皮对换热的影响50-57
  • 4.3.1 高强钢的氧化50-52
  • 4.3.2 影响钢材高温氧化的主要因素52-53
  • 4.3.3 中锰钢氧化失重量53-55
  • 4.3.4 中锰钢表面氧化皮对换热的影响55-57
  • 4.4 模具材料对中锰钢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57-59
  • 4.5 本章小结59-61
  • 5 中锰钢热成形温度场仿真验证61-66
  •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61-64
  • 5.1.1 建立圆台几何模型并设置材料61-63
  • 5.1.2 网格划分63
  • 5.1.3 定义接触关系并设定分析步63-64
  • 5.2 仿真结果分析64-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6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全宏,林宇震,刘高恩;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冲击换热系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2 侯忠霖;姚山;王廷利;张兴国;金俊泽;;一种铝合金水冷界面换热系数反求方法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8年01期

3 刘国勇;朱冬梅;张少军;李谋渭;;高温平板水雾冷却换热系数的数值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09年12期

4 白江涛;朱惠人;张宗卫;许都纯;;叶片全表面换热系数和冷却效率的实验测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5 张时锋;李自良;;基于有限元的换热系数反求法[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1期

6 董海燕;;复合换热系数对矿井火风压计算的影响[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7 庄晓青;张慎良;;汽油机缸盖局部瞬时换热系数的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8 赵长义;吕利太;洪成珠;;用换热系数评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方法[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9 吕邦泰;汽包水空间内壁等价换热系数的求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10 吴丁毅 ,刘松龄;涡轮叶片型面换热系数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成;丁瑞星;;平安大厦外表面换热系数与建筑高度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侯晓飞;诸凯;付萌;吕静;;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套管内换热的实验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国庚;王忠衡;;冰浆流体流动换热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陶汉中;张红;庄骏;;小型轴向槽道热管蒸发段的换热系数[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志强;周建安;;钢锭凝固过程中锭模温度及换热系数变化的数值模拟[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6:凝固与连铸[C];2014年

6 张宗楠;陶乐仁;王建;;R22在一种光管内无润滑油冷凝性能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谋渭 张少军 边新孝 刘国勇 朱冬梅 王琳;中厚板常化炉后快冷(NAC)技术装备[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连运;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5年

2 李宁;多孔建筑材料表面换热系数的风洞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立强;凝固界面换热系数反求及铝合金薄壁件压铸造工艺优化[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超;燃气透平导叶气热耦合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5 卜晓兵;Al-Cu与Al-Si-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的仿真模拟[D];湖南大学;2013年

6 王振峰;边界元法在气热耦合计算及冷却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邓冬;回转弯道对竖直U型管内液氮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冰;CO_2冷风机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张举;热锻温度场接触换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与装置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礼;反循环蒸发器内波动流体对螺旋的传热性能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孙俭俊;涟漪纹管和人字形微翅片管蒸发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磊;对流冷凝换热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俊文;柴油机缸盖流固耦合的传热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7 周霄鹏;人字形微翅片管和涟漪纹管管外冷凝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郑琳;海面物体表面特性计算中部分模型的验证及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高鹏;6082铝合金热冲压界面换热系数实验与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李金辉;水冷模模铸的铸件/铸型界面换热系数的反向求解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2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02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