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气电双控离合器接合规律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2:30

  本文关键词:气电双控离合器接合规律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动离合器 接合规律 电控系统


【摘要】:在商用车的自动化程度远远小于乘用车的我国,自动离合器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小驾驶员的工作负荷,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商用车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依托于大连耐驰车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在其开发的EPS轻便换档系统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型气电双控离合器执行机构,对自动离合器的接合规律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接合控制策略,使用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且对自动离合器的电控系统进行开发,设计电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进行验证性的实验。在介绍了国内外自动离合器控制策略和新型气电双控离合器执行机构的结构之后,本文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阐述动力传递的过程。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转矩和油门开度创建数学模型,拟合出相应的关系曲线。详细介绍膜片弹簧的参数及承载状态下压力和位移的关系,经公式推导得到膜片弹簧大端压力和小端位移之间的特性曲线,建立气电双控离合器执行机构自动控制离合器分离以及接合动作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自动离合器控制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油门开度和油门变化率为输入建立起步意图模糊控制器,再以起步意图和主、从动盘转动速比为输入建立接合速度模糊控制器,确定离合器接合过程中快—慢—快的整体控制策略,并且根据冲击度的标准计算出最大接合速度。使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且进行分析,得出的正确的结果。最后,设计开发自动离合器的电控系统部分。在元器件选型、原理图绘制、PCB板设计和最终调试焊接的工作之后,将整个控制流程的软件结构分为三层,介绍每一层的构成和流程。根据转速和力矩找到半联动点和同步点的位置,解决步进电机调速和气缸内压力可控的问题,并且增加车辆自检流程和离合器磨损的自检查操作两个模块。设计制造出膜片弹簧的替代机构,根据离合器控制流程和思想,分别对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进行了验证性实验。通过以上工作,可以得出本文的控制策略是正确的,并且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关键词】:自动离合器 接合规律 电控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2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6
  • 1.1 课题来源8-9
  • 1.2 自动离合器的发展现状9-15
  • 1.2.1 离合器执行机构简介9-11
  • 1.2.2 自动离合器系统控制策略现状11-13
  • 1.2.3 气电双控离合器执行机构13-15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15-16
  • 2 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16-32
  • 2.1 车辆动力传递的实现16-18
  • 2.2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18-20
  • 2.3 离合器模型的建立20-24
  • 2.3.1 离合器介绍20-22
  • 2.3.2 离合器传递扭矩模型及计算22-24
  • 2.4 膜片弹簧特性分析24-30
  • 2.4.1 膜片弹簧介绍24-26
  • 2.4.2 膜片弹簧特性曲线的分析与计算26-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3 离合器接合规律的研究及仿真32-47
  • 3.1 起步过程离合器动力传递分析32-33
  • 3.2 离合器接合过程详细分析33-35
  • 3.3 离合器接合控制评价指标35-36
  • 3.4 离合器接合阶段总体控制原则及策略36-38
  • 3.4.1 起步工况分析及控制要求36-37
  • 3.4.2 控制策略37-38
  • 3.5 仿真与分析38-46
  • 3.5.1 总体仿真架构38-39
  • 3.5.2 模糊控制模块39-42
  • 3.5.3 三种转矩模块42-43
  • 3.5.4 逻辑判断模块43-44
  • 3.5.5 仿真结果44-46
  • 3.6 本章小结46-47
  • 4 电控系统设计47-63
  • 4.1 电控系统硬件设计47-55
  • 4.1.1 总体框图设计47
  • 4.1.2 控制芯片选择47-49
  • 4.1.3 电源模块49-50
  • 4.1.4 信号采集及显示模块50-51
  • 4.1.5 控制及驱动模块51-53
  • 4.1.6 通讯模块53-54
  • 4.1.7 抗干扰设计和散热问题54-55
  • 4.2 电控系统软件设计55-62
  • 4.2.1 软件结构及控制流程55-57
  • 4.2.2 半联动点和同步点的确定57-58
  • 4.2.3 步进电机的调速58-59
  • 4.2.4 利用电磁阀调节驱动气缸内气压59-60
  • 4.2.5 自检功能设计60
  • 4.2.6 离合器磨损自检查设计60-62
  • 4.3 本章小结62-63
  • 5 实验环境及调试过程63-69
  • 5.1 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63-64
  • 5.2 膜片弹簧替代机构64-66
  • 5.3 调试方法及过程66-67
  • 5.4 实验实际情况总结及分析67-68
  • 5.5 本章小结68-69
  • 6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A 软件仿真图73-74
  • 附录B 电路原理图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5-76
  • 致谢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程阿鸿;魏英俊;吴琦;;基于PID控制的离合器执行机构的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5年06期

2 孔慧芳;徐超;鲍伟;尹良杰;;基于粒计算优化的DCT车辆起步离合器模糊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3 王志勇;乔居斌;杨宏伟;;AMT自动离合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机械制造;2015年04期

4 CHENG Yabing;GUO Haitao;FU Zhenming;WAN Nen;LI Lei;WANG Yang;;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Gemini Chain System i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of Automobile[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1期

5 吴海康;钟再敏;余卓平;王心坚;;新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离合器执行机构的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6 韦皓;林土淦;吴崇铭;;汽车电子控制自动离合器系统的研制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3年11期

7 谢柯;;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发展综述[J];科技风;2013年22期

8 刘帅;吴训成;常小刚;;AMT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接合控制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刁志辉;田晋跃;;离合器起步控制策略[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7期

10 卫东;;流畅的激情 话说AT变速器[J];汽车与运动;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甜甜;电控电动换挡机理及驱动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厚金;气电双作用离合器执行机构设计及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赵超;电控气动换挡系统操纵机构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徐亮;用于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全工况发动机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5 骞大闯;汽车AMT自动离合器起步模糊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0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70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