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分析及散热优化

发布时间:2017-08-17 19:03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分析及散热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电池 风冷 液冷 温度场


【摘要】:由于传统单向流风冷易引发电池组散热不均的问题,为了维持动力电池的热稳定性,本文设计了一种有效的液冷措施,来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保持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这将对延长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电动汽车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1)简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锂离子电池的生热机理和传热机理。(2)对单体锂离子电池进行热特性相关实验,建立电池的热效应模型。并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恒流放电时电池的热特性。得到仿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升特性和实验测得温升特性基本一致,验证了电池热效应模型和数值计算相关参数设置的合理性。(3)在电池热效应模型基础之上,对动力电池组系统结构简化,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传统的单向流空气冷却方式进行了分析。在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分别以5A放电时,采用风速为4m/s的空调风对电池组进行冷却,电池组的表面温差仍有8.76℃。仿真结果说明:仅依靠提高空气流动速度或降低冷却空气温度对控制电池组的温差并不能达到非常理想的冷却效果。(4)由于空气冷却使电池组存在明显的温度不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池组的液冷管道装置来解决这种问题。同时对单向流液冷方式进行了改进并且对最初设计的液冷装置冷却结构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优化后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放电条件下,电池间表面的温差只有2.12℃,结构优化后的液冷装置极大改善了电池组在冷却时温度不均的情况。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风冷 液冷 温度场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9-11
  • 1.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11-12
  • 1.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概述12-15
  • 1.3.1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功能12
  • 1.3.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方法概述12-14
  • 1.3.3 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特性及CFD基础17-21
  • 2.1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结构及反应原理17
  • 2.1.1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结构17
  • 2.1.2 锂离子动力电池反应原理17
  • 2.2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热机理17-18
  • 2.3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传热特性18-19
  • 2.4 CFD基本概述19-20
  • 2.5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单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特性实验及仿真分析21-41
  • 3.1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特性实验21-29
  • 3.1.1 内阻特性实验21-27
  • 3.1.2 温升特性实验27-29
  • 3.2 电池热效应模型的建立及热物性参数确定29-31
  • 3.2.1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效应模型的建立29
  • 3.2.2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物性参数的确定29-31
  • 3.3 单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生热仿真31-36
  • 3.3.1 锂离子动力电池三维几何模型31
  • 3.3.2 锂离子动力电池网格模型31-32
  • 3.3.3 热源的定义及UDF的编写32-35
  • 3.3.4 Fluent计算步骤35-36
  • 3.4 仿真结果分析36-40
  • 3.4.1 仿真结果的后处理及分析36-39
  • 3.4.2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39-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电池组热模型的建立与空气冷却仿真分析41-56
  • 4.1 电池组冷却系统的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41-43
  • 4.1.1 电池组几何模型41-42
  • 4.1.2 电池组的网格模型42-43
  • 4.2 电池组冷却的仿真求解43
  • 4.3 粘性模型的确定43-44
  • 4.4 不同风冷冷却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组热分析与比较44-55
  • 4.4.1 无冷却方式下电池组常温放电44-46
  • 4.4.2 环境风强制对流冷却方式46-51
  • 4.4.3 空调风强制对流冷却方式51-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电池组液冷管道装置设计及仿真优化56-70
  • 5.1 冷却管道模型的设计56-59
  • 5.1.1 冷却管道结构几何模型56-58
  • 5.1.2 冷却管道结构网格模型58-59
  • 5.2 仿真求解过程59
  • 5.3 仿真结果分析59-61
  • 5.4 优化冷却结构模型61-68
  • 5.4.1 优化的冷却管道结构几何模型61-63
  • 5.4.2 优化的冷却管道结构网格模型63
  • 5.4.3 优化模型的仿真分析63-65
  • 5.4.4 改变冷却液流速对冷却效果的影响65-66
  • 5.4.5 改变冷却液温度对冷却效果的影响66-68
  • 5.5 本章小结68-70
  • 结论与展望70-72
  • 结论70-71
  •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昊;郑利峰;邓龙征;;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新材料产业;2006年09期

2 刘亚飞;陈彦彬;白厚善;;锂离子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最新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3 张传喜;;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进展[J];船电技术;2009年04期

4 郎鹏;任剑;;发展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工艺设备思考[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年11期

5 张利波;马洁;金伟;;锂离子动力电池化成及使用中出现自燃的机理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内江科技;2010年10期

6 陈新传;宋强;吕昊;;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概况及启示[J];船电技术;2011年04期

7 徐顺余;曹辉;;锂离子动力电池受高温影响的试验分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04期

8 程建军;;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工艺装备[J];科技传播;2012年13期

9 朱厚军;郎俊山;;水下装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进展[J];船电技术;2012年S1期

10 王宏伟;刘军;肖海清;王超;;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对比分析[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唐致远;陈玉红;于非;;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化现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学杰;;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进展[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利波;;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翮辉;侯敏;赵文鹏;刘思;曹辉;;锂离子动力电池热仿真模型开发及应用[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凌国维;唐致远;;人工神经网络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中的应用[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施孝承;王英;谢先宇;樊晓松;;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性能试验安全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于力娜;王丹;张克金;赵中令;陈雷;刁洪军;;锂离子动力电池用Al_2O_3/PVDF-HFP隔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8 覃迎峰;周震涛;;锂离子动力电池过充行为的研究[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艾新平;杨汉西;曹余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黄学杰;;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与开发[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玛;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路在何方?[N];科技日报;2005年

2 刘洪恩;“锂离子动力电池”10月产业化[N];深圳商报;2005年

3 通讯员 袁鹏邋记者 乔地;洛阳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开建[N];科技日报;2008年

4 王景春;洛阳打造锂离子动力电池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杨章锁邋叶斌;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新能源产业化项目落户雄县[N];中国特产报;2008年

6 武平乐;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昨投产[N];洛阳日报;2008年

7 姚红亮;洛阳市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8 记者 林若飞邋通讯员 章程;深圳雷天锂电全球布局[N];深圳商报;2008年

9 记者 付强;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建成投产[N];吉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志民;我市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投产[N];辽源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焱;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改性及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星;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失效分析及电极界面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云凤玲;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性能及电化学-热耦合行为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4 欧阳剑;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SOC估算和SOF评估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郭永兴;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关键技术基础及其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靳尉仁;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及其仿真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7 刘云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思平;锂离子动力电池新建项目风险管理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亚飞;增程式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的估算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磊;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混合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方面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焕;软炭负极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许建青;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状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吴彬;锂离子动力电池热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何敏;锰酸锂的掺杂改性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艺设计[D];长沙矿冶研究院;2014年

8 胡三丽;电动车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SOC预测方法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丁修乘;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10 孙培坤;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0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90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e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