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中锰第三代汽车钢强韧性及回弹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0:32

  本文关键词:中锰第三代汽车钢强韧性及回弹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锰钢 非弹性回复 预应变 加工硬化 有限元模型


【摘要】:第三代汽车中锰钢能够在保证车身部件碰撞安全性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冲压成形性能,其优异特性主要得益于其微观组织由超细晶铁素体和亚稳态奥氏体组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TRIP"效应引起相变产生马氏体是其高强度、高塑性的原因,但也正是这种相变带来了多道次加工过程中复杂的加工硬化以及难以准确预测其回弹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实际工程问题,围绕强塑积为30GPa%的中锰钢基本力学性能、非弹性回复行为以及加工硬化问题展开了如下研究:①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和Kahn撕裂试验,测定材料不同方向上的基础力学参数及撕裂韧性,并验证了不同应变速率对以上性能的影响,通过断口形貌对以上测试样件从微观角度加以分析说明;②通过循环加载-卸载实验,对材料非弹性回复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变形过程中卸载弹性模量随应变变化关系,为后续的回弹仿真提供可靠依据;③通过不同梯度的预应变以及加入循环加载-卸载预应变拉伸试验,探究多道次成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问题,并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测以及断口形貌分析对宏观力学性能变化提出微观层面的解释;④通过三点弯曲实验探究成形速度、压头下压量以及轴向预应变对样件最终回弹角的影响,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的USDFLD子程序,建立了弹性模量随应变实时变化的三点弯曲有限元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现更为准确的回弹预测。
【关键词】:中锰钢 非弹性回复 预应变 加工硬化 有限元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高强钢的分类9-10
  • 1.3 第三代汽车钢研究现状10-13
  • 1.3.1 第三代汽车用高强钢介绍及其研究现状10-11
  • 1.3.2 中锰第三代汽车钢11-13
  • 1.4 中锰钢研究现状13-14
  • 1.5 主要存在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14-15
  • 1.5.1 主要存在问题14
  • 1.5.2 本文研究内容14-15
  • 2 不同方向及应变速率对中锰钢力学性能影响15-34
  • 2.1 引言15
  • 2.2 实验材料15-16
  • 2.3 单向拉伸实验16-22
  • 2.3.1 板料不同方向的单向拉伸18-20
  • 2.3.2 不同应变率下的单向拉伸20-22
  • 2.4 Kahn撕裂实验22-27
  • 2.5 单向拉伸实验及Kahn撕裂实验的断裂机理分析27-33
  • 2.5.1 断口学发展状况及现状27
  • 2.5.2 实验材料及方法27-28
  • 2.5.3 断口形貌分析28-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3 循环加载与拉伸预应变对中锰钢力学性能的影响34-54
  • 3.1 引言34
  • 3.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34-35
  • 3.3 循环加-卸载拉伸实验35-38
  • 3.4 施加预应变的单向拉伸实验38-53
  • 3.4.1 实验结果分析39-44
  • 3.4.2 光学显微镜分析44-47
  • 3.4.3 透射电镜分析47-49
  • 3.4.4 断口形貌分析49-53
  • 3.5 本章小结53-54
  • 4 影响中锰钢回弹因素探究及有限元模拟54-66
  •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54-58
  • 4.2 实验过程58-61
  • 4.2.1 下压速率对样件弯曲性能的影响58
  • 4.2.2 不同下压量对样件三点弯曲性能的影响58-60
  • 4.2.3 不同预应变对样件三点弯曲性能的影响60-61
  • 4.3 一种基于变弹性模量的三点弯曲有限元模型61-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修麟;凌超;江泓;;预应变和超载对低合金钢疲劳性能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2 姜风春,刘瑞堂;预应变对低合金钢循环变形力学行为的影响[J];应用科技;1996年02期

3 郭兰中,郭攀成,吴安生;金属材料冷变形时预应变增强效应与损伤效应浅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0年01期

4 肖光春;荆洪阳;徐连勇;;预应变对高强结构钢低温断裂韧性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徐少曼,康进王;堤坝下软基预应变土工织物加筋效果分析[J];福建建筑;1996年S1期

6 李震,王清,王国珍,陈剑虹;预应变对不同晶粒度合金钢缺口试样断裂行为的影响[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卢庆华,张玉凤,霍立兴,陈立功,张莉;焊接接头在预应变下断裂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04期

8 肖光春;荆洪阳;徐连勇;;预应变对管线钢低温断裂韧度影响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4期

9 王昆;万敏;华程;邵旭分;;铝合金拉形粗晶临界预应变曲线的建立及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玲;贾普荣;李年;;X80钢弯曲的力学性能测试[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志煜;王时越;杨锡阶;刘国寿;;扭转预应变对35CrMo钢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李艳锋;米绪军;高宝东;;预应变对Ni50.2Ti49.8合金记忆特性的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寇文娟;孙巧艳;肖林;孙军;;预应变对纯钛单晶微尺度试样压缩力学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光春;基于局部法的预应变下高强钢断裂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匡希龙;高填路堤预应变加筋及动力强夯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思文;预应变与应力退火对Sm-Fe系磁伸薄膜磁性能影响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2 李冠中;中锰第三代汽车钢强韧性及回弹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金兰;不同预应变方式对超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震;预应变对不同组织合金钢缺口试样断裂行为的影响[D];甘肃工业大学;2001年

5 吴志煜;扭转预应变对35CrMo钢拉伸及疲劳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吴国辉;预应变A3钢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 王勇;压水堆一回路辅助管道奥氏体不锈钢单轴棘轮—疲劳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徐欢欢;预应变及预时效对Al-Mg-Si-Cu合金自然时效及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9 李将川;应变路径和烘烤对车用铝合金板料本构特性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建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董国旭;双向拉伸预应变车身高强度钢板材高速率成形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6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06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