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载货汽车持续制动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轻型载货汽车持续制动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轻型载货汽车 持续制动 真空助力 鼓式制动器 热衰退
【摘要】: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持续制动性能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是在山区公路行驶的车辆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对车辆持续制动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重视。本文以某轻型载货汽车开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提出了基于配置液压鼓式制动器、真空伺服助力制动的车辆,改善持续制动性能的方法与措施,以及有效的验证方法与标准。首先,基于鼓式制动器建立温升模型,分析其制动效能产生热衰退的原因。并通过制动器台架试验与整车道路试验,确定摩擦片材料的性能是影响鼓式制动器热衰退的主要原因,可通过选取热衰退性能小的摩擦材料来提升制动器的热稳定性。同时,对车桥轮边结构的散热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制动鼓的安装形式,得出制动鼓安装在轮毂内侧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研究了制动鼓结构的优化设计,得出阶梯型制动鼓、制动鼓的厚度加大及在制动鼓外表面增加单向螺旋加强筋更有利于制动器散热。其次,对真空伺服助力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真空度稳定的因素;并提出整车真空筒容量的匹配原则,在不改变动力源真空泵的外形尺寸、布置结构等参数的前提下,确定真空泵的改进措施和有效的整车验证方法、标准。最后,通过搭建排气辅助制动的数学模型和下长坡山路制动的对比试验,验证了加装排气辅助制动装置是对车辆持续制动能力的有效补充,并且提出了排气辅助装置的标定试验方法。
【关键词】:轻型载货汽车 持续制动 真空助力 鼓式制动器 热衰退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制动热衰退国内外研究现状11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1-13
- 2 制动系统热衰退的研究13-24
- 2.1 鼓式制动器温升的数学模型13-15
- 2.1.1 温升计算13
- 2.1.2 摩擦热量Q13-14
- 2.1.3 辐射换热量Q_114-15
- 2.1.4 对流换热量Q_215
- 2.2 制动器性能的热衰退15-17
- 2.2.1 制动热衰退产生的原因15
- 2.2.2 制动热衰退产生的数学模型15-17
- 2.3 某轻型汽车制动器热衰退台架试验17-18
- 2.3.1 摩擦片摩擦系数变化试验17
- 2.3.2 制动器制动力矩变化试验17-18
- 2.4 制动热衰退道路试验18-22
- 2.4.1 热衰退试验(10×10)18-19
- 2.4.2 A型和B型制动性能试验19-22
- 2.5 本章小结22-24
- 3 制动鼓的改进设计24-33
- 3.1 制动鼓的加强筋结构分析25-29
- 3.1.1 对流换热系数的分析26-28
- 3.1.2 制动鼓外表面的空气流动状态28-29
- 3.2 制动鼓厚度的选择29-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4 真空伺服制动系统及真空衰退的研究33-47
- 4.1 真空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3-34
- 4.2 真空助力器的性能曲线34-35
- 4.3 真空伺服制动系统的真空衰退35-36
- 4.4 真空衰退控制方法36-39
- 4.4.1 真空泵的性能提升36
- 4.4.2 真空泵36-37
- 4.4.3 提高真空泵性能的措施37-39
- 4.5 真空筒的匹配39-42
- 4.5.1 真空筒的匹配原则39-40
- 4.5.2 真空筒的匹配数学模型40
- 4.5.3 真空筒的匹配40-42
- 4.6 真空伺服系统真空衰退的验证42-46
- 4.7 本章小结46-47
- 5 排气辅助制动系统的研究47-58
- 5.1 制动器的温度控制47-48
- 5.1.1 制动器的温度控制方法47
- 5.1.2 辅助制动器的应用47-48
- 5.2 排气辅助制动系统48-53
- 5.2.1 排气辅助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8-49
- 5.2.2 排气辅助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49-50
- 5.2.3 排气制动减速度与坡道间的相应关系50-51
- 5.2.4 排气辅助制动制动对制动器温度的影响51-53
- 5.3 排气辅助制动系统的标定试验53-57
- 5.4 本章小结57-58
- 6 总结与展望58-60
- 6.1 全文总结58-59
- 6.2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依维柯40—8轻型载货汽车车用油液对照表[J];汽车与配件;1987年12期
2 张保中;;两种轻型载货汽车通过鉴定[J];今日科技;1987年02期
3 李洪湖;邬秀玲;孙咸江;;一辆轻型载货汽车自燃的过程推理分析[J];汽车电器;2011年08期
4 黄雪涛;顾亮;吕唯唯;;轻型载货汽车减振技术分析及优化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年02期
5 汪善玲;;轻型载货汽车离合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13年Z2期
6 范亚杰;;北京牌BJ2032Q轻型越野汽车简介[J];汽车与配件;1991年02期
7 王利民;五十铃轻型载货汽车的空调系统[J];汽车技术;1995年08期
8 黄卫东;跃进牌轻型载货汽车充电系故障的判断[J];汽车电器;1996年04期
9 樊永安;丰田牌轻型载货汽车电磁振动式调节器故障一例[J];汽车电器;1996年04期
10 柳长立;90年代美国轻型载货汽车市场发展特点[J];运输车辆;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兴贵;;中轻型载货汽车起动保护控制器设计[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3期(总第324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群;利星行加盟合肥汽车零部件“添丁”[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记者 鹤鸣;福田汽车重新启动增发程序[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记者 陈亮;江淮汽车上半年业绩一枝独秀[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乐田和 宋志斌;汽车下乡推动小璜农民工外出创业[N];抚州日报;2010年
5 孙加;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诚信为本 信誉第一[N];中国信息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郑建超;汽车股 守得云开见月明[N];成都日报;2006年
7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程晓东;8月份国产汽车价格稳中有降[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记者 孙磊;规划 2010年川产整车55万辆[N];四川日报;2006年
9 周报;200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77亿辆[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0 杨养臣;福建“新龙马”客车诞生[N];中国工业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银桥;轻型载货汽车持续制动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徐右兵;江铃轻型载货汽车涂装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郝旭辉;中国轻型载货汽车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郭慧焘;某轻型载货汽车后桥异响机理与改进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五春;康铃轻型载货汽车行驶系主要部件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刘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轻型载货汽车柴油发动机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4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4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