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型转向系统怠速振动优化
本文关键词:某车型转向系统怠速振动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怠速振动 转向系统 冷却风扇 频谱分析 共振 优化
【摘要】:针对某车型(开空调)在发动机怠速、冷却风扇高速运转时,方向盘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问题,经试验找到了方向盘怠速振动的主要原因.运用锤击法,测量整车状态下方向盘的固有频率,对于主要的激励源冷却风扇则采用扫频法,测量出冷却风扇的固有频率.分析得出发动机怠速时,方向盘振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发动机二阶点火频率引起的共振,其次是冷却风扇固有频率与冷却风扇壳体的固有频率以及冷却风扇激励耦合产生的共振.在保证风扇冷却性能和成本因素的前提下,采用提升冷却风扇固有频率和锁定冷却风扇最高转速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 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
【关键词】: 怠速振动 转向系统 冷却风扇 频谱分析 共振 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53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CSTC;2011BA4028)
【分类号】:U463.4
【正文快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不再只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等等,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舒适性,所以汽车的噪声与振动性能(NVH)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转向系统是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与车接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烽;赵燕;;电动转向系统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械工程师;2006年02期
2 王东升;;转向系统的三世人生[J];汽车观察;2007年03期
3 苗政;周伟东;邵宏亮;;车辆机械转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J];农业与技术;2009年02期
4 竺丛胜;;专于内,精于细 访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利军[J];汽车与配件;2009年50期
5 王磊;魏占芳;沈阿荣;谭俊良;;基于ANSYS Workbench对某越重型野车转向系统的有限元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0年01期
6 谭淼;王雷;王晖;闫立滨;;转向系统前期预测及优化方法[J];汽车实用技术;2013年09期
7 ;无冲击转向系统的设计[J];汽车技术;1991年08期
8 潘公宇;现代控制技术的电动转向系统[J];汽车技术;1995年07期
9 赵轮桥;;基于模态灵敏度的转向系统优化分析[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年S1期
10 张建磊;;煤炭运输中车辆机械转向系统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江;杜彦良;;电动转向系统转向振动的抑制方法[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2 刘峰;杨二卫;;乘用车转向系统怠速振动问题解决方法探讨之模态分离[A];建筑声学设计与环境噪声控制暨新材料、新产品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文江;杜彦良;季学武;陈奎元;;调整电动转向系统转向感的H_∞控制算法[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善武;孙辉;李延超;;转向系统的设计匹配[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尹军明;孟定桃;周尚万;;商用车应急转向系统的开发[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6期(总第327期)[C];2013年
6 岳涛;朱卫宁;;某轿车转向系统优化设计[A];2012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海锋;晋旋;李辉;;电动转向系统整车应用[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孙建平;;多轴汽车转向系统设计中三维模拟应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双红;;转向系统试验台负载单元的研究与开发[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10 唐文;金灿龙;郑鸿云;吕帅;;电动转向系统永磁同步电机诊断技术[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继祥邋张臻颖;全球转向系统巨头海沧设厂[N];厦门日报;2007年
2 周知秋 《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记者;谈转向系统与新发展[N];东方早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杨景定;原来……EPS并不是那么好开发的[N];当代汽车报;2006年
4 宗合;找寻驾趣与安全的平衡[N];科技日报;2013年
5 阿康;本田Stream 俊朗动感追潮流[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李春成;前轮摇摆的原因与排除(之二)[N];中国汽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营;重型商用车转向系统建模及整车动力学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卞学良;基于R-W方法的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谢刚;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校培;基于轮毂电机的空间节约型电动汽车全转向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汪珊;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的建模及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董俊超;轿车转向系统抖振分析和结构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廖丹;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及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胡烽;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电动转向系统动力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祝亚军;电子转向系统结构与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夏传延;转向系统综合刚度知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5年
8 郝惟拓;转向系统特性方程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青龙;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的建模及优化[D];湖南大学;2011年
10 胡乐乐;地面无人机动平台的转向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3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92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