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白艾痛风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5:15
   目的:通过观察并分析白艾痛风灵对兔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膝关节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碳(NO)及滑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并与西药秋水仙碱对比研究,探讨白艾痛风灵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来证实邪毒痰瘀闭阻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中医病机。 方法:将48只大白耳兔随机分为4组,采用McCarty D.J经典造模法向兔膝关节注入尿酸钠晶体(MSU)溶液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变模型,以白艾痛风灵与西药秋水仙碱对比治疗,于建模后第2、6、9、12小时分别取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平衡法RIA)及化学法,分别测定各组、各期兔膝关节液中IL-1β、IL-8、TNF、NO的水平,光镜下观察其对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结果:(1)造模组IL-1β、IL-8、TNF、NO的水平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有显著差异,造模组滑膜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细胞增生、水肿、充血的病理改变的总积分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空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出IL-1β、IL-8、TNF;(3)中药组IL-1β、IL-8、TNF、NO的水平及滑膜组 WP=15 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细胞增生、水肿、充血的病理改变的总积分与西药组比较,总的差异不显著。 结论:(1)IL-1β、IL-8、TNF、NO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2)白艾痛风灵能有效降低实验性兔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膝关节液中IL-1β、IL-8、TNF、NO的水平及减轻滑膜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细胞增生、水肿、充血的病理改变,其效果与西药秋水仙碱相当;(3)邪毒痰瘀闭阻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中医病机,解毒化浊活血通络论治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学位单位】:江西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259.8
【文章目录】:
一、 综述
二、 中文摘要
三、 英文摘要
四、 前言
五、 材料与方法
六、 结果
七、 讨论
八、 结论
九、 参考文献
十、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珠琴;;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ET、CGRP、IL-1、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7期

2 倪美鑫;张锦林;王庆华;朱顺星;;补康灵对Lewis肺癌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1年31期

3 黄伟云;;扶阳法治疗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斌;等离子体催化二氧化碳经甲烷化制C_2烃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房金刚;一氧化碳偶联反应催化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后雷;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传热元件实验与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章薇;电针对MCAO大鼠心脑组织IL-1β及转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5 刘彦丰;煤粉在高浓度CO_2下的燃烧与气化[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6 邵怀启;二氧化碳部分氧化丙烷制丙烯催化剂及膜反应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季德春;一氧化碳水合制低碳醇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8 丁佑铭;梗阻性黄疸时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及一氧化碳变化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殷秀玲;KKAy糖尿病小鼠睾丸动脉平滑肌增生、肥大、凋亡的动态变化及HO/CO的调控[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郑勇;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仕;白艾痛风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2 王伯春;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动态仿真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项铁丽;CO偶联制草酸酯工艺条件及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赵红艺;二氧化碳在细径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和压降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赵彦巧;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一步法制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史业腾;液化石油气温室增二氧化碳与增温兼用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乜虹;青藏高原清洁地区近地面层臭氧/二氧化碳特征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8 杨余芳;一氧化碳加压变换系统的探讨与设计[D];湘潭大学;2002年

9 侯光武;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密闭竖直细管内的传热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艳欣;吸附精馏法回收二氧化碳工艺[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61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61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