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配置概念视域下“人工智能-人”关系解析
【文章目录】:
一、德勒兹的配置概念意蕴
1. 机器性配置(machinic assemblages)维度
2. 界域性(territories)配置维度
3. 阐释性配置维度。德勒兹和瓜塔里把这称为阐释的集体性配置(a collective assemblage of enunciation)
二、传统观念中关于“AI-人”关系的解析
1. 独立实体论
2. 社会环境论(或称嵌入论)
3. 接合论
三、德勒兹配置概念视域下“AI-人”的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草;;人工智能与艺术终结[J];艺术评论;2019年10期
2 ;2天11位院士4个专题论坛8个大会报告20个特邀专题报告——群贤毕至 共探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发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9年09期
3 李恒威;王吴晨;;人工智能威胁论溯因[J];江科学术研究;2019年04期
4 陈建栋;;人工智能在机构媒体中的应用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9年23期
5 赵树军;;人工智能美学中有关艺术问题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J];名作欣赏;2019年35期
6 赵树军;;人工智能美学中有关艺术本质、情感表达等问题研究综述[J];名作欣赏;2019年35期
7 黄亚鹰;胡月;;各向异性:人工智能挑战下的设计教学模式创新[J];湖南包装;2019年05期
8 石玉昌;;马克思科技观及对“人工智能”的审视[J];甘肃理论学刊;2019年06期
9 廖军;;专题导读[J];邮电设计技术;2019年11期
10 舒愉棉;卡德·梅茨;;“会”贴标签的人工智能[J];世界科学;201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离庆;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农业信息平台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乐清洪;智能工序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叶青;人工智能方法在估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D];华侨大学;2011年
4 代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络数据特征选择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5 秦岭;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汤永川;关于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与知识发现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赵晶晶;多值规划中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玉鹏;机器学习的哲学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蕾;概念结构及其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林命彬;智能机器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斌;人工智能在社会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文涛;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反思[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于丽颖;马克思“人的技术化”思想视域下的人工智能风险[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李洋;人工智能冬天的成因及其展望[D];南京大学;2015年
5 夏海波;中国人工智能科技的公众传播与社会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6 常迎春;基于分层时序记忆算法的游戏人工智能的异常检测[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博;游戏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凡;人工智能在自动排课中的应用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郭洁;围棋人工智能中几个上限值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潘佳伟;基于粒计算的人工智能反射操作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8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7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