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和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研究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7.42;H051
【文章目录】:
零 前言:幽默和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幽默
一 幽默与幽默的语言学研究
1.1 幽默研究与幽默的语言学研究
1.2 幽默的语言—心理深层结构
1.2.1 心理之期望突然扑空
1.2.2 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1.2.3 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
1.3 言语幽默的认知研究
1.3.1 认知思维与对立
1.3.1.1 对比联想
1.3.1.2 范畴化
1.3.1.3 关联性
1.3.2 视角与幽默的理解
1.3.3 心理对立——幽默的本质特性
1.4 幽默的语用特征
1.4.1 不匹配性
1.4.1.1 话语表面与背景语境不匹配
1.4.1.2 话语表面与情景语境不匹配
1.4.1.3 语言体系内部语境不匹配
1.4.2 含糊性
1.4.3 间接性
1.4.4 逆期待性
二 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的语用学研究
2.1 “会话准则”、会话含义与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
2.1.1 违反合作原则产生幽默
2.1.1.1 违反质量准则
2.1.1.2 违反数量准则
2.1.1.3 违反关系准则
2.1.1.4 违反方式准则
2.1.2 误解会话含义
2.2 “关联理论”与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
2.3 “礼貌原则”与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
2.3.1 维护面子功能(遵守礼貌原则)
2.3.2 损伤面子功能(违反礼貌原则)
2.4 “言语行为理论”与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
2.5 语境、指示词、预设等其他语用学理论与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
2.5.1 语境
2.5.1.1 上下文语境
2.5.1.2 情景语境
2.5.1.3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2.5.2 指示词
2.5.2.1 人称指示
2.5.2.2 地点指示
2.5.2.3 语篇指示
2.5.2.4 社交指示
2.5.3 预设
三 结语:幽默研究的语言学方向与前景
参考文献
例句说明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李建军;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功能指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锋杰;意识形态的迷雾——读柯灵《遥寄张爱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尹富林,汤九华;英语歧义结构及其化解方法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赵文辉;英语重复现象的语用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徐明;;日语表达中的言内言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徐陵;苍凉中的眷恋与眷恋中的苍凉——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审美风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林素容;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范朝秋,张璇;礼貌理论与英语教师课堂用语[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立娟;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英文商业广告词中的隐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王业兵;从语境角度考察词义演变的规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焰明;《简·爱》两个译本评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怀奎;语用能力与礼貌原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林雅;翻译的语用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建华;英汉呼语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蕾;模糊语言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10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9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9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