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研究纲领冲突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史:解释与选择

发布时间:2021-03-26 19:09
  人工智能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在控制论、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下,诞生于上世纪二战后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经过多次激烈争论和起伏之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开始形成若干不仅相互竞争,而且相互补充的研究纲领,同时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机器人等相近学科分化开来,成为新世纪以来的前瞻性重要交叉学科——智能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这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国内尚无专业的科学史学者运用科学编史学的理论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国外已有的人工智能史,也主要是以面向大众的非专业性普及读物出现,或者是零散的口述记录史,或者只是作为二级学科穿插在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的历史描述中出现。虽然目前在技术史的研究中,对计算机科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著作,但一般偏于硬件和程序设计语言较多,对于人工智能这门分支学科,由于其脉络复杂,往往穿插在软件史中描述,偏重于实际的经验性问题,对其和心灵哲学、认识论、心理学的互动关系往往语焉不详。因此,本文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基础,首先在一种理论多元论视角下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完整的内部历史重建,在这种重建过程中,将作为工程的人工...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
    四、人工智能历史研究中两个重要问题的说明
        1 两种不同的人工智能观
            (1)作为技术或工程的人工智能
            (2)作为认知科学核心的人工智能
        2 关于人工智能历史分期的说明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 研究的创新点
        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人工智能中的研究纲领概述
    一、概述
    二、符号主义研究纲领
    三、联结主义研究纲领
    四、行为主义研究纲领
    五、不同研究纲领的初步比较和分析
第三章 人工智能前史的思想传统
    一、人工智能的思想传统概述
    二、布尔传统:从笛卡尔到图灵
    三、巴贝奇传统:从帕斯卡到艾肯
    四、控制论传统
    五、心理学传统
第四章 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符号主义研究纲领主导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孕育和达特茅斯会议
    二、达特茅斯会议到第一次AI冬天
    三、AI的知识转向和商业应用
第五章 从联结主义复兴到类脑计算:多研究纲领冲突中的人工智能发展
    一、联结主义纲领的复兴
    二、行为主义纲领的出现和影响
    三、理论多元化下的人工智能研究及成就
第六章 研究纲领的冲突与竞争:对人工智能史上若干重要争论的科学解释
    一、人工智能史上的若干重要争论
        1 关于欧洲人类大脑计划的争论
        2 人工智能的批判和建议:《Daedalus》1988年人工智能专辑
        3 关于人工智能基础的辩论:《人工智能》杂志1991年第47卷
        4 早期人工智能批判:德雷福斯、ALPAC报告与莱特希尔报告
        5 眀斯基对感知机研究的批判
    二、技术科学视域下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解释基础
    三、图灵测试、智能与理性:研究纲领中的目标差异
    四、知识与表征:不同研究纲领的路径差异
    五、计算、思维形式化和心智机械化:纲领冲突中的基本信念和假设
    六、人工智能争论中的心灵哲学问题:意识和意向性
第七章 研究纲领冲突中的问题转换和解释
    一、可错主义的认识论与技术科学中的问题转换
    二、正面启发法的胜利:关于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批判的分析
    三、工具驱动下的“上诉”:感知机批判与联结主义的复兴
    四、保护带的调整:中文屋实验和认识的自然化
    五、技术科学视野下关于研究纲领冲突的解释
第八章 研究纲领发展和竞争的外部解释
    一、人工智能发展的外部驱动:商业、军事与国家竞争
    二、互联网和普适计算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从工具机到控制机
第九章 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反思和选择
    一、“炸弹顽童”隐喻及人类选择的困境
    二、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思考
        1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2 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质的理解:军事和商业驱动的技术代码
        3 拉图尔的技术解释学思想
        4 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正本”的案例解释
    三、智能增强和人工智能:人机共生背景下的路径选择
第十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60年[J]. 万赟.  科技导报. 2016(07)
[2]人工智能是否终将超越人类智能——基于机器学习与人脑认知基本原理的探讨[J]. 龚怡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07)
[3]类脑智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曾毅,刘成林,谭铁牛.  计算机学报. 2016(01)
[4]欧盟人脑计划面临新斗争[J]. 顾凡及.  科学. 2015(05)
[5]炼金术与人工智能:休伯特·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J]. 陈自富.  科学与管理. 2015(04)
[6]设计计算机:芬伯格的计算机批判理论[J]. 刘永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4)
[7]深度学习研究进展[J]. 郭丽丽,丁世飞.  计算机科学. 2015(05)
[8]深度学习研究综述[J]. 尹宝才,王文通,王立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01)
[9]欧盟和美国两大脑研究计划之近况[J]. 顾凡及.  科学. 2014(05)
[10]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J]. 洪小文.  IT经理世界. 2014(15)

博士论文
[1]机器与语言[D]. 徐愚.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心灵与计算[D]. 付东鹏.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 孙浔.复旦大学 2008
[4]具身认知论[D]. 徐献军.浙江大学 2007
[5]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 曹继东.东北大学 2005
[6]论认知科学的心智观[D]. 商卫星.武汉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图灵测试、中文房间理论及其对功能主义的影响[D]. 刘琼.湘潭大学 2007
[2]福多的心理模块论及其认知哲学思想[D]. 李康.山西大学 2006
[3]哥德尔定理的意义[D]. 唐芳芳.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2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102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