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设计的范式迁移
发布时间:2021-04-14 13:17
人工智能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国际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已将人工智能升级为国家战略。教育领域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也经历着一场深远的革新。通过分析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本文发现当前理论研究呈多元化,实践应用的深度不够,且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不深刻。人工智能教育之路如何走,也缺乏系统的探究。在教育领域,教学设计能够有效链接理论与实践,鉴于此本文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为研究课题,从范式层面剖析人工智能对教学设计的深层影响。不仅打破以往对教学设计历史性的、渐进性的研究,也为教学设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进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及案例研究法,首先探究了人工智能对教学设计各要素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达到范式层面。接下来研究了何为范式及范式迁移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教学设计范式是否存在,在肯定的前提下,分析教学设计范式及其迁移的内涵。最后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设计范式的具体迁移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人工智能主要理解为技术因素,即从技术变革视角研究前智能阶段和智能阶段的教学设计的迁移过程。在前智能阶段,本研究使用范式...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的检索类别??1.量化分析??
图1-2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文献年度分布??(2)研究领域主题分析??
为更形象直观地呈现关键词之间的聚类关系,笔者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可视化工具NetDraw绘制尚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实现关键词共现??矩阵的可视化,如图1-3所示。在共词网络图中,每个高频关键词都由节点表示,??箭头代表关键词的指向,连接节点的直线则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直线的数量??表示某一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发生联系的紧密性。??/:?^?,上?一A??Z?■?M?乂?:,零:心??B?.?-rxU/?=3-:,:?rtyi:?.::??m.?u?n?‘二'??c¥mm>??图1-3国外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从人工智能教育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中可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新型“双师课堂”研究——兼论“人机协同”教学设计与未来展望[J]. 汪时冲,方海光,张鸽,马涛.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2)
[2]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然与可能[J]. 张志祯,张玲玲,李芒.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1)
[3]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J]. 任友群. 人民教育. 2019(01)
[4]智能教育时代下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及教师职业形态新图景[J]. 朱永海,刘慧,李云文,王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1)
[5]“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向研究[J]. 周文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学习理论视角的数字化无障碍学习发展与变迁[J]. 吴鹏泽,杨琳.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7]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的人工智能课程研究[J]. 杨志红. 现代信息科技. 2018(09)
[8]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战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 王婷婷,任友群.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5)
[9]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 南旭光,汪洋. 教育与职业. 2018(18)
[10]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郑旭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4)
博士论文
[1]大数据的教育领域应用之研究[D]. 张燕南.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 胡加圣.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 刘志文.厦门大学 2006
[4]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 钟志贤.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研究[D]. 张静.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人工智能促进教学变革研究[D]. 华璐璐.江苏师范大学 2018
[3]从“意义”到“灵性”[D]. 王亚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第四范式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D]. 郝春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教学环境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 陈爱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5
[6]中国(内地)教学设计研究30年:关键论文分析[D]. 卢洪艳.江西师范大学 2012
[7]技术理性视角下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D]. 赵雯雯.山东师范大学 2012
[8]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 伍正翔.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高中物理CAI教学设计与实践[D]. 李伟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10]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案例分析[D]. 都晓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37387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的检索类别??1.量化分析??
图1-2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文献年度分布??(2)研究领域主题分析??
为更形象直观地呈现关键词之间的聚类关系,笔者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可视化工具NetDraw绘制尚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实现关键词共现??矩阵的可视化,如图1-3所示。在共词网络图中,每个高频关键词都由节点表示,??箭头代表关键词的指向,连接节点的直线则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直线的数量??表示某一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发生联系的紧密性。??/:?^?,上?一A??Z?■?M?乂?:,零:心??B?.?-rxU/?=3-:,:?rtyi:?.::??m.?u?n?‘二'??c¥mm>??图1-3国外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从人工智能教育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中可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新型“双师课堂”研究——兼论“人机协同”教学设计与未来展望[J]. 汪时冲,方海光,张鸽,马涛.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2)
[2]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然与可能[J]. 张志祯,张玲玲,李芒.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1)
[3]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J]. 任友群. 人民教育. 2019(01)
[4]智能教育时代下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及教师职业形态新图景[J]. 朱永海,刘慧,李云文,王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1)
[5]“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向研究[J]. 周文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学习理论视角的数字化无障碍学习发展与变迁[J]. 吴鹏泽,杨琳.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7]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的人工智能课程研究[J]. 杨志红. 现代信息科技. 2018(09)
[8]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战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 王婷婷,任友群.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5)
[9]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 南旭光,汪洋. 教育与职业. 2018(18)
[10]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郑旭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4)
博士论文
[1]大数据的教育领域应用之研究[D]. 张燕南.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 胡加圣.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 刘志文.厦门大学 2006
[4]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 钟志贤.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研究[D]. 张静.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人工智能促进教学变革研究[D]. 华璐璐.江苏师范大学 2018
[3]从“意义”到“灵性”[D]. 王亚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第四范式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D]. 郝春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教学环境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 陈爱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5
[6]中国(内地)教学设计研究30年:关键论文分析[D]. 卢洪艳.江西师范大学 2012
[7]技术理性视角下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D]. 赵雯雯.山东师范大学 2012
[8]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 伍正翔.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高中物理CAI教学设计与实践[D]. 李伟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10]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案例分析[D]. 都晓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37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13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