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艾芜流浪汉小说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1-07-04 18:53
  一九三三年冬,艾芜以《南行记》这本短篇小说集正式踏入文坛,向世人展现了西南边陲热带山间野林里的奇异生活。艾芜在《南行记》塑造的流浪汉群像,引起广泛的注意,也是日后被公认为艾芜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作品。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了艾芜流浪汉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除引论与结语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体性叙事策略,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阐释艾芜的流浪汉叙事采用了主体性的叙事方式。艾芜在《南行记》以“我”为主人公贯穿全书,叙述“我”在西南边陲的见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流浪汉形象的动态美和立体感,将读者的视角与心灵引入他所描绘的边地的生活场景,感受“我”的流浪经历与众流浪汉复杂的内心。“我”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或旁观者、叙述者。因此,“我”有时是唯一的抒情主体,有时是抒情主体之一,有时则只是情节结构线上的主体。第二层分析流浪汉叙事具有自叙传叙事色彩。作品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点明故事是他流浪的亲历亲见,也是他的感悟。虽然小说中的“我”不能完全等同于作者,但是艾芜富传奇色彩的南行经历无疑是小说最主要的现实素材和情感基础。我从“直接性”和“间接性”两方面进行探讨,并说明白叙传叙事的特色。第三层阐...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论
    0.1 艾芜的流浪经历与创作
    0.2 研究艾芜流浪汉小说的叙事艺术的意义
    0.3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主体性叙事策略
    1.1 主体性的叙事方式
    1.2 自叙传叙事
    1.3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交叉叙事
第二章 诗意化的叙事方式
    2.1 诗意化的叙事
    2.2 童话叙事
    2.3 散文化的叙事
第三章 叙事的语言特色
    3.1 日常化的叙事语言
    3.2 幽默诙谐的叙事语言
    3.3 哲理性的叙事语言
    3.4 富地方特色的叙事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艾芜《南行记》中的英国形象分析[J]. 蒋梅玲.  社会科学家. 2006(S1)
[2]论艾芜小说《南行记》创作的独创性[J]. 李坚怀.  滁州学院学报. 2006(01)
[3]从原始生命力到现代人性的回归——评艾芜的《南行记》[J]. 刘海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4]论艾芜《南行记》的浪漫主义色彩[J]. 熊宗迪,熊晶晶.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5]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在叙事文学中的艺术感染力[J]. 张艳红.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03)
[6]试析抗战时期重庆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征[J]. 郝明工.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2)
[7]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茶馆》的语用学解读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方式[J]. 赖翅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8]叙事学[J]. 申丹.  外国文学. 2003(03)
[9]新时期以来艾芜小说研究述评[J]. 王爱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漂泊 浪漫 传奇——谈艾芜早期小说的艺术美学风格[J]. 管晓莉.  绥化师专学报. 2001(03)

硕士论文
[1]论艾芜的流浪汉小说及其漂泊意识[D]. 王亚炜.河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5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265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