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延安时期艾青诗歌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2-12-11 01:10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坛最重要的自由体诗人之一,也是诗歌艺术道路经历最为复杂的诗人之一。作为“七月诗派”的中坚,艾青在三十年代末的国统区达到了诗歌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向太阳》、《吹号者》、《火把》等最具典型代表,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个性。40年代初诗人到达解放区延安,接受了毛泽东《讲话》的洗礼,由启蒙主义艰难而自觉地转向了工农兵文艺,具体体现在首先进行了思想情感的改造,其次才是诗歌创作的转变,其中既有外界的压力,又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华北时期艾青的诗歌艺术创作仍属于延安工农兵文艺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是工农兵文艺的一体化。经历了建国、“反右”、“文革”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艾青于1978年复出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唱响了《光的赞歌》,重见第一个高峰时期的艺术个性,接近古稀之年的诗人迎来了晚年诗歌创作的高峰。 纵观艾青的一生和他的整个诗歌生命历程,不难发现第一个高峰和晚年高峰的时间距离相差甚远,这两个高峰时期的诗歌都是诗人自我本真的书写,符合他固有的艺术审美个性,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那么在延安时期的艾青及其诗歌到底经历了怎样一个适应过程,以毛泽东的《讲话》为分界线,前后的文学艺术观念和具体诗歌...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艾青与“五四”启蒙主义思潮
    1.1 艾青奔赴延安前后的背景
    1.2 在忧郁与高亢中驻足徘徊
    1.3 在自由与独立中果断前行
第2章 艾青与延安工农兵文艺思潮
    2.1 《讲话》对艾青的影响
    2.2 艰难的转型
    2.3 顺利融入工农兵文艺写作
    2.4 形成固定的创作模式
第3章 艾青诗歌转型前后的变化特点
    3.1 艺术风貌的蜕变
    3.2 审美的意识形态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安文艺座谈会相关的人与事[J]. 黎辛.  新文学史料. 2012(03)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人民文化权力的兴起[J]. 卢燕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6)
[3]鲁迅精神传统与延安文艺新潮的发生[J]. 田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4]论艾青对中国新诗现代化进程的贡献[J]. 贺孝恩.  山花. 2012(04)
[5]论艾青与延安文艺(1941—1942)[J]. 李利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吴满有运动”与长诗《吴满有》的诞生[J]. 崔莉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7]延安时期文人心态的形成[J]. 袁盛勇.  文艺争鸣. 2010(21)
[8]延安时期艾青的文人心态[J]. 张立群.  粤海风. 2010(02)
[9]延安文学观念中的文学与政治[J]. 袁盛勇.  文艺争鸣. 2009(05)
[10]艾青诗集叙录[J]. 刘福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717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717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