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MS的地震台站观测数据传输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JMS的地震台站观测数据传输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解决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中庞大的数据传输问题,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对计算机网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网路技术在地震观测数据传输上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高,有逐步替代传统地震数据传输方式的趋势。因此为了提升地震监测网络的监测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有必要设计一个地震台站观测数据的集成、传输、存储系统。本系统的开发基于的开源的JMS产品ActiveMQ。ActiveMQ是一种用于消息传输的全新框架,实现了消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分离,增强了代码的重用性和共享性。本地震台站观测数据传输与共享平台以Apache稳定的商用软件ActiveMQ为核心,实现了对各类地震台站观测信息综合传输、处理、存储,不仅能够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同时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及时性。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和和本软件设计过程中用到的相关知识:包括JMS相关知识,ActiveMQ的特点、架构和消息方式,XML的相关知识等;然后利用软件工程学中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对软件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和调试运行。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分层设计原理,整个数据传输共享平台分为数据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层,数据传输层和数据存储与共享层,然后分别对这三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地震观测 JMS XML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课题背景及国内外现状8-10
- 1.2 研究内容、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0-11
-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1-12
- 1.4 本人主要贡献和文章结构12-14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14-22
- 2.1 JMS技术简介14-18
- 2.2 ActiveMQ技术简介18-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22-30
- 3.1 系统需求分析22-25
- 3.1.1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22-23
- 3.1.2 功能性需求分析23-25
- 3.2 系统总体设计25-28
- 3.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层26
- 3.2.2 数据传输层26-27
- 3.2.3 数据存储与共享层27-28
- 3.3 本章小结28-30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30-56
- 4.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功能设计30-39
- 4.1.1 地震台网30-34
- 4.1.2 XML数据集成34-39
- 4.2 数据传输层设计39-47
- 4.3 数据存储与共享层设计47-54
- 4.3.1 数据文件的处理与存储47-51
- 4.3.2 数据库结构设计51-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平台实现及应用测试56-68
- 5.1 开发及运行环境56
- 5.2 用户管理56-59
- 5.3 功能实现59-64
- 5.4 系统运行和测试64-66
- 5.5 本章小结66-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昆;;我国地震系统信息化建设[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年18期
2 陶本藻;;地震台站形变资料的统计分析[J];武测资料;1979年02期
3 郭峗;莫雪梅;;地震台站网络通讯的构建方式[J];四川地震;2012年03期
4 雷赫;;汶川地震:IT担当救灾先峰[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年40期
5 马铭志;谭雨文;;专企联合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6 于允生;电子技术在地震予报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78年02期
7 徐马陵;;数字地震铸就防护网[J];每周电脑报;2006年28期
8 时显军;;基于地震台站的观测局域网组建与应用[J];内陆地震;2007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珩;李铁鹰;;地方地震台站数字化改造探索[A];中国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论文集[C];2005年
2 李勇权;;地震台(站)管理工作的初步探讨[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军;邓世榜;拾礼勤;王玉才;;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地震台站记录资料的异常反映[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4 赵仲和;牟磊育;;单台地震自动定位的网格搜索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万金;陈阳;;单台数字测震仪地震实时准确报警方法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贾沛;赵康;;地震台站观测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略论[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7 魏富胜;许忠淮;;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检测能力[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玉军;李杰;曹建玲;石耀霖;;山东泰安地震台站地应变与地倾斜的模拟对比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双差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连锋;谢小碧;范娜;姚振兴;;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地壳Lg波Q值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子晏;“地震台拆迁案”背后的公私博弈[N];中国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汤浔芳;地震:地震在哪里 监测告诉你[N];计算机世界;2009年
3 见习记者 黄国清;加强地震台站建设和管理[N];湄洲日报;2010年
4 记者 蔡晨晖 通讯员 阮鹏庭;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完成[N];湄洲日报;2010年
5 记者 周芳 实习生 付玲;捕捉地震的“脉搏”[N];湖北日报;2004年
6 盛宏芳;和县地震局开展工作有声有色[N];巢湖日报;2006年
7 组文;倾听地球的心跳[N];黑河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燕志华;地震台频频“搬家”让人忧[N];新华日报;2006年
9 记者 祝蕾 实习生 周福宝;长清地震台建成启用[N];济南日报;2011年
10 ;未雨绸缪防震灾[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波;地震网络监测设备统一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4年
2 戴宗辉;利用地震背景噪声研究川滇地区强震前后波速变化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3 宋蓓蓓;基于JMS的地震台站观测数据传输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春祥;地震台站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陈继锋;兰州台网记录的青藏高原影区地震的分析和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9年
6 周彦文;基于单台P波记录的早期地震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7 陈宏峰;中国地震仿真网格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彭愿;地震数据的可视化技术[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1087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08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