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规模三维重建的快速鲁棒集束调整算法
本文选题:集束调整 + 三维重建 ; 参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集束调整是运动推断结构的核心,针对现有算法在大规模场景下易受外点影响,空间占用率过高和效率较低问题,提出一种快速鲁棒的集束调整(fast and robust bundle adjustment,FRBA)算法.首先,为了避免外点(outliers)的影响,采用Cauchy损失降低外点的权重,提高算法精度.其次,充分利用运动推断结构中三维点与摄像机之间的稀疏性对大规模集束调整进行稀疏分解,降低内存空间的使用.最后,根据稀疏分解后矩阵的固有特性,采用快速矩阵分解法求解正态方程的解.在合成数据集、BAL数据集和真实图像数据集上对FRBA算法进行测试,并与现有经典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时间效率还是精度上,FRBA算法均处于领先位置.
[Abstract]:Cluster adjustment is the core of motion inference structure.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are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outer point, the space occupancy rate is too high and the efficiency is low, a fast and robust fast and robust bundle adjustment (FRBA) algorithm is proposed.Firstly,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outliers, Cauchy loss is used to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outpoint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Secondly, using the sparsity between the 3D points and the camera in the motion inference structure, the large scale cluster adjustment can be sparse decomposed to reduce the use of memory space.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properties of sparse decomposition matrix, the fast matrix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solution of normal equation.The FRBA algorithm is tested on the synthetic data set and the real image data set,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classical algorithm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BA algorithm is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both tim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5093,6137016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2BAJ08B01)
【分类号】:TP39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浩敏;章国锋;鲍虎军;;基于单目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年06期
2 梁明杰;闵华清;罗荣华;;基于图优化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综述[J];机器人;2013年04期
3 何俊学;李战明;;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8期
4 陈成;肖俊;庄越挺;;单目视频人体三维运动高效恢复[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9年08期
5 李豪杰;林守勋;张勇东;;基于视频的人体运动捕捉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明伟;李书杰;李尚林;贾伟;刘晓平;;面向大规模三维重建的快速鲁棒集束调整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年07期
2 李盛辉;夏春华;姬长英;周俊;田光兆;;自主导航农业车辆的全景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J];江苏农业学报;2017年03期
3 唐宏伟;孙炜;杨凯;林安平;吕云峰;程熙;;基于SURF特征的多机器人栅格地图拼接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6期
4 杨春媚;王峰;晋博;汪进;梅琪;邱文添;;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室内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15期
5 李青云;;基于地图的定位二维码签到的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7年09期
6 李海丰;胡遵河;陈新伟;;PLP-SLAM:基于点、线、面特征融合的视觉SLAM方法[J];机器人;2017年02期
7 代钦;石祥滨;乔建忠;刘芳;张德园;;结合遮挡级别的人体姿态估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年02期
8 吕霖华;;基于视觉的即时定位与地图重建(V-SLAM)综述[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04期
9 康俊民;赵祥模;徐志刚;;基于特征几何关系的无人车轨迹回环检测[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1期
10 唐智威;;基于视觉的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综述[J];制造业自动化;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明杰;闵华清;罗荣华;;基于图优化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综述[J];机器人;2013年04期
2 何俊学;李战明;;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8期
3 王珂;王伟;庄严;孙传昱;;基于几何-拓扑广域三维地图和全向视觉的移动机器人自定位[J];自动化学报;2008年11期
4 战强;吴佳;;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导航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介鸣;黄显林;卢鸿谦;;使用多尺度光流法进行探月飞行器自主视觉导航[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6 邓宇;李振波;李华;;基于视频的三维人体运动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刘国翌;陈睿;邓宇;李华;;基于视频的三维人体运动跟踪[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陈睿,刘国翌,赵国英,张俊,李华;基于序列蒙特卡罗方法的3D人体运动跟踪[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1期
9 罗忠祥,庄越挺,潘云鹤,刘丰;基于视频的运动捕获[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年08期
10 张朋飞,何克忠,欧阳正柱,张军宇;多功能室外智能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THMR-V[J];机器人;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国昭,陈凌钧;血管三维重建的问题[J];工程数学学报;2002年S1期
2 章勤,李光明,黄琨;一种基于双眼系统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3年15期
3 刘巧红,李利军;脊柱外科三维重建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5年09期
4 张文博;;鲫鱼肝组织细胞核电镜图像三维重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5 何桂珍;程效军;许诚权;;基于单幅影像的三维重建及精度分析[J];河南科学;2010年07期
6 张继华;;MS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颈胸腰椎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兰守忍;刘辉;张宏庆;吴俊;;基于X线片的脊柱三维重建及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于北;王倩妮;;VGStudio MAX2.0软件在CT图像三维重建中的应用[J];计测技术;2011年05期
9 韩成虎;韩成龙;丘文峰;;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年02期
10 苏鸿根;;三维重建和重构的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颖颖;张伟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三维重建技术[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彭贞;汪时机;;岩土体CT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陈昊;焦红杰;康晓鹏;原建荣;周平;胡熙;梅舒婷;;螺旋CT三维重建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前应用[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曹治;;多层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佳;罗月童;龙鹏程;黄善清;闫锋;孔维华;吴宜灿;FDS团队;;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快速三维重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玉模;梁玮;;多视角体三维重建中的分层可视性[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胡霞;朱虹;;基于生物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爱东;李炬;陈发;孙灵霞;;基于面操作的工业CT图像的三维重建[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罢生;谭欢庆;曲华丽;邱士军;张雪林;昌仁民;;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后逐层显示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刘帅;陈军;;一种基于物体横向切片的可量测三维重建方法[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质坚 刘海君;航测局申报“国家863计划”专项课题喜获成功[N];中煤地质报;2011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博士后创新讲堂”场场精彩[N];深圳商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星;还原洞窟佛像[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俊;基于无序多视影像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孙大为;高功率激光焊接等离子体三维重建及能量传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杜娟;基于高频超声的人牙釉质三维重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向军;场景三维重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剑;果树枝干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刘道明;利用“中国虚拟人”的三维重建构建外科三维诊疗平台[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高剑;三维重建应用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刘勇;基于非定标图象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杨宇;水下多通道真彩色三维重建与颜色还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吴恩启;微细管道内表面检测及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基于MRI序列的鲨鱼影像三维重建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5年
2 倪海明;基于多重分形频谱理论的野生东北虎头骨三维重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方程骏;基于双目视觉的自由曲面三维重建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4 张建;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伟;基于TerraSAR-X影像的城市建筑物的三维重建[D];长安大学;2015年
6 李琛;基于Kinect的三维重建与形态识别[D];长安大学;2015年
7 钱文秀;基于PAL相机的三维重建[D];长安大学;2015年
8 陈峥嵘;基于RGBD传感器的室内三维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应兆平;采用光学和图像方法的三维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马福建;蝙蝠翅膀的三维重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59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75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