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偏振阵列的干涉型高光谱偏振成像方法
本文选题:光谱学 + 傅里叶变换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1期
【摘要】:光谱和偏振辐射特性是实现精细目标识别的重要光学参量,融合光谱和偏振信息分量的光谱偏振成像探测技术有效利用两者的互补性,提高在复杂背景环境下的目标识别能力,在环境监测、军事侦察和大气分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围绕目标的光谱和偏振信息探测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微偏振阵列的干涉型高光谱偏振成像技术。在研究Sagnac干涉型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微偏振阵列调制原理引入Stokes偏振分量信息探测。通过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的干涉成像光路模型,并对光谱信息反演方法以及偏振信息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搭建了实验装置,对实际场景目标进行了光谱偏振成像实验,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该光谱偏振成像技术不仅具有高光通量、高光谱分辨率的优点,而且能够实现偏振信息的同步获取。
[Abstract]:Spectral and polarization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optical parameters to realize fine target recognition. 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which combines spectrum and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components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wo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arget recognition in complex background environment.It has great potentia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ilitary reconnaissance and atmospheric analysis.An interferometric hyperpolarization imaging technique based on micro-polarization array is proposed to detect the spectral and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Based on the study of Sagnac interferometric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Stokes polarization component information detection is introduc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micro-polarization array modulation.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the optical path model of the system is designed, and the methods of spectral information inversion and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device is built, and the 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ing experiment of the actual scene target is carried out, and goo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ing technique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luminous flux and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but also can obtain the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synchronously.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先进固体激光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50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0916014112-01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LX16_0426)
【分类号】:O436.3;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直,倪振宇;干涉型红外光谱仪的光谱复原[J];红外研究;1990年03期
2 恩德,陈才和,崔宇明,丁桂兰;集成光学迈克尔逊干涉型加速度地震检波器[J];中国激光;2005年03期
3 单振国;;干涉型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6年01期
4 马建军,,汤伟中,周文;椭芯光纤干涉型多参量光纤传感技术[J];光学技术;1996年02期
5 禹延光,姚建铨,叶会英;含预反馈的激光自混合干涉型位移测量结构[J];光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曹家年,李绪友,王照霞,罗记成,傅临泰;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方案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阵列研究[J];声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杨仁忠;陈敏浩;石璐;;基于CUDA的干涉型高光谱实时光谱复原处理技术[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8 洪佩智;马少杰;侯韶华;于荣金;;光波导F-P干涉型电场和电压传感器[J];光子学报;1996年03期
9 吕舜;娄莉凤;王超;;全光纤干涉振动信号测试系统的硬件解调系统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7期
10 张尤赛,周耀庭,余贵勤;全光纤干涉型微位移传感器系统的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猛;倪明;胡永明;;一种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郭海涛;王陆唐;阮颖;孟义朝;黄肇明;;偏振干涉型Interleaver的研究[A];2002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蒋立辉;张阳;张菲;;Mach-Zehnder干涉型光纤围界系统信号提取方案[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媛;基于时延估计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定位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闵;微型光纤干涉型氢气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汪歆;改善干涉型光纤微弱磁场传感器性能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袁军国;分布式马赫—泽德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焦斌亮;Sagnac干涉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孙丹丹;光栅型与干涉型微纳光纤生物传感器[D];暨南大学;2015年
7 沃江海;高精度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恺晗;基于双M-Z干涉型光纤振动传感器及其PGC解调技术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丘小祥;光纤传感系统偏振控制与干涉臂补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董沛君;高分辨率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都智刚;干涉型光纤弱磁传感器解调系统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谢莹;全光纤干涉型温度传感器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潘黎;基于3X3耦合器的干涉型光纤麦克风的系统设计[D];安徽大学;2011年
7 阙如月;光纤干涉腔的飞秒激光制备及超声传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郭明江;白光干涉型光纤法珀腔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9 夏玮;光纤干涉测试仪的完善及系统软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李灿;基于模间干涉的光纤Mach-Zehnder干涉型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0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77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