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Hessian稀疏编码的图像分类算法

发布时间:2018-04-24 02:12

  本文选题:图像分类 + 特征融合 ; 参考:《计算机应用》2017年12期


【摘要】:针对传统稀疏编码图像分类算法提取单一类型特征,忽略图像的空间结构信息,特征编码时无法充分利用特征拓扑结构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Hessian稀疏编码的图像分类算法(HSC)。首先,对图像进行空间金字塔多尺度划分;其次,在各个子空间层将方向梯度直方图(HOG)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为了充分利用特征的拓扑结构信息,在传统稀疏编码目标函数中引入二阶Hessian能量函数作为正则项;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在Scene15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HSC的准确率比局部约束线性编码(LLC)高了3~5个百分点,比支持区别性字典学习(SDDL)等对比方法高了1~3个百分点;在Caltech101数据集上的耗时实验结果表明,HSC的用时比多核学习稀疏编码(MKLSC)少40%左右。所提HSC可以有效提高图像分类准确率,算法的效率也优于对比算法。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sparse cod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extracts a single type of feature and ignor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the image, it can not make full use of the feature topologic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in the feature coding. An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Hessian sparse coding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image is divided into multi-scale pyramid. Secondly, the directional gradient histogram (hog) and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 are fused effectively in each subspace layer. Then,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the feature, The second order Hessian energy function is introduced as the regular term in the traditional sparse coding objective function. Finall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Scene15 dataset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HSC is 3 ~ 5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of LLC with local constraints, and 1 ~ 3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parison methods such as supporting differential dictionary lear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Caltech101 data set show that the time consumption of HSC is about 40% less than that of MKLSCs. The proposed HSC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st algorithm.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229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1064101000037)~~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俊,王文渊,卓晴;基于稀疏编码的提取人脸整体特征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晁永国;戴芳;韩舒然;何静;;改进的非负稀疏编码图像基学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年01期

3 谢尧芳;苏松志;李绍滋;;基于稀疏编码的迁移学习及其在行人检测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郎利影;夏飞佳;;人脸识别中的零范数稀疏编码[J];应用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5 程东阳;蒋兴浩;孙锬锋;;基于稀疏编码和多核学习的图像分类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6 邹柏贤;苗军;;自然图像稀疏编码模型研究综述[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3期

7 刘伟锋;刘红丽;王延江;;基于多分离部件稀疏编码的人脸图像分析[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3年11期

8 张抒;蔡勇;解梅;;基于局部区域稀疏编码的人脸检测[J];软件学报;2013年11期

9 单桂军;廖建锋;;最大似然稀疏编码在人脸识别中的研究[J];电视技术;2013年23期

10 王瑞霞;彭国华;郑红婵;;拉普拉斯稀疏编码的图像检索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尚丽;;使用正态可逆高斯密度模型的非负稀疏编码收缩技术实现图像消噪[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2 吴珊娜;覃华;;基于Hessian协议的轻量级SOA系统集成方案的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Programming System Based on Linux Platform[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4 刘扬;程健;卢汉清;;基于目标局部特征的迁移式学习[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宇平;基于稀疏表征和自相似性的视觉数据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京磊;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大脑架构表达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王婧;面向在线环境的数据编码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清勇;视觉感知的稀疏编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5 季昊;稀疏编码研究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孙俊;人脸图像分析和识别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7 朱秋平;基于稀疏编码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谢锦生;基于动态感知与异常注意的目标描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刘小白;图像及视频语义解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文强;基于局部特征提取和稀疏编码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明;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研究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许涛;面向视频管理的指纹特征提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谢易道;大规模人脸图像编码及其在人脸验证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勾珍珍;基于空间约束和稀疏编码的高光谱图像分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文义;基于智能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增强算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丁文秀;基于分层深度学习的行人分类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贺兵;基于稀疏编码哈希的跨模多媒体检索[D];安徽大学;2016年

9 申丹飞;基于筛选稀疏编码的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孟浩浩;基于秩限制的联合字典学习[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94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794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