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LMAP协议改进研究
本文选题:射频识别 + 协议改进 ; 参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安全问题是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的重要问题,轻量级安全协议成为该技术领域研究的主流。针对轻量级相互认证协议易受克隆攻击、去同步攻击等安全隐患问题,在对原有协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即通过对原有协议增加时间戳机制、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电路以及改进密钥的生成方式来提高协议的安全性,并利用BAN逻辑对改进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形式化证明。从安全性、计算量和存储量等方面将改进协议与其他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协议安全性高,计算量小,也适合标签的存储量,在射频识别领域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Abstract]: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field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and lightweight security protocol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lightweight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s vulnerable to clone attack and desynchronization attac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protocol, that is, by adding timestamp mechanism to the original protocol, The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PUFF circuit and the key generation method are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tocol,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improved protocol is formally proved by ban logic. The improved protocol is compared with other protocols in terms of security, computa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ocol has high security, less computation,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label. It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3302)~~
【分类号】:TP3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波;射频识别技术及在智能称重上的应用[J];电子世界;2004年04期
2 汪洪波;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10期
3 程晨;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6期
4 王晓华,周晓光;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1期
5 朱农飞;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01期
6 胡晓疆;;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年06期
7 陈锋;洪晓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药物防伪与追踪中的应用[J];药学进展;2006年10期
8 ;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06年08期
9 ;我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试点正式启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年09期
10 林健;;用射频识别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奇;;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及发展状况[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8科技周征文[C];2008年
2 王子奇;;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及发展状况[A];第二十二届中国(天津)'2008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于杰;张文君;;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其简要工作原理、发展状况和主要应用领域[A];第二十二届中国(天津)'2008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郑宏宇;郑大永;;射频识别技术能促进信息化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卫民;许有法;赵晓利;;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立然;乔晓军;王成;张百海;田红武;;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7 张波;庄昆;王维维;;射频识别技术在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A];山东煤炭学会工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暨物联网技术推进煤矿信息化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沈晶;沈祺;赵为平;刘海波;;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福涛;陈科明;苏政伟;毛海明;;基于ZigBee技术的RFId读写器网络设计[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付立华;王克军;雷万忠;;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煤矿井下定位系统设计[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创新与发展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米太平;射频识别产业规模今年将达320亿[N];财会信报;2013年
2 何理 王艳妮 姚文杰 达文欣;射频识别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3 王思睿;射频识别技术在电机领域的应用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何萧;863计划助推我国射频识别技术全力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射频识别技术护照:你敢用吗?[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徐振刚;射频识别技术有望在食品领域全面应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吴静 孟杨斌;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揭牌[N];杭州日报;2010年
8 陈宇 杨海洋 李yN;射频识别技术代表性产品专利解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9 记者 马波 通讯员 吕金平;射频识别国标后时代:专项行动推进产业化进程[N];科技日报;2013年
10 曹宏海;江苏瑞福通过微软无线射频识别中间件测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多阅读器环境下的射频标签批量认证与移动察觉技术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
2 张润曦;超高频射频识别阅读器集成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益锋;射频识别阅读器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05年
4 史伟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熊廷文;基于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实时定位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陈鹏;长距离HF射频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7 魏峰;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唐龙飞;面向超低功耗的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架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白煜;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系统抗干扰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谈熙;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芯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璞;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LNA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郑志勇;无芯片RFID标签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英桥;射频识别和活动量检测技术在奶牛场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军;多频段RFID实验实训平台硬件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午e,
本文编号:203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03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