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CV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本文选题:轮廓 + 骨架 ; 参考:《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为了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玉米长势,为农事活动提供准确的玉米生长状态信息,提出了基于轮廓和骨架提取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实现了对玉米图像的分割,并对图像中轮廓和骨架等图像特征进行提取,根据所提取的图像特征判断玉米是否进入出苗期或三叶期。利用该算法与计算机视觉库openCV进行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检测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自动识别。此外,在VS2013环境下实现了对一个简单的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自动检测系统软件的界面开发。该系统对玉米出苗期和三叶期的识别速度较快,识别结果准确,可以作为玉米全部生长期检测系统的开发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monitor maize growth in real time and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of maize growth status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 automatic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ntour and skeleton extraction was proposed for maize seedling and trefoil stage. The algorithm can segment corn image and extract image features such as contour and skeleton. According to the extracted image features we can determine whether maize is in emergence stage or trefoil stage. The algorithm and OpenCV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detection system of maiz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trefoil stage, and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maize emergence and trefoil stage was realized. In addition, the interface of a simple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software for maiz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trefoil stage is developed in VS2013 environment. The system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maize growing period detection system because of its fast recognition speed and accurate recognition result for maiz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trefoil stage.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1248) 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计划(BY2013007-02)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5KJA46000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江苏省“信息与通信工程”优势学科资助
【分类号】:S513;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红琳;;玉米多穗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0年02期
2 胡伍军;;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3年12期
3 谢睦森;我埸成为玉米千斤埸的技术经验[J];新疆农业科学;1959年04期
4 ;玉米扒土晒根[J];新农业;1972年08期
5 刘广福;易富民;;玉米隔行去蓼[J];新农业;1974年13期
6 孟庆连;;试论黑龙江省玉米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7 刘泰;孙竦;;吕鸿宾谈种玉米的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1951年11期
8 蒙泽敏;玉米定向挂果有办法[J];北京农业;1998年07期
9 索飒;;全球化进程中的拉丁美洲传统作物(玉米篇)[J];绿叶;2008年11期
10 顾春武,苏宝强,顾德军;铁单13号玉米制种技术[J];杂粮作物;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殿鑫;;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2 董永春;涂悦贤;王春林;林举宾;;广东冬种玉米气候适应性分析与区划[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荣树;;江油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探索[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黑龙江省玉米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郎芳;;玉米套种香菇技术及效益分析[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翠娟;杨忠芳;;太原盆地玉米及对应根系土中有害元素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朝霞;高强;刘雅正;何春梅;张举仁;;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过表达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吕娇;李淑敏;潘明阳;刘昕昕;;不同包膜控释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朱书全;牟俊山;;含腐植酸保水剂玉米生产应用效果研究[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玉华;玉米灌浆期该咋管[N];河北农民报;2014年
2 冯国明;玉米追肥四误区[N];农资导报;2007年
3 任红 申吉成;赵光农场冬季直收玉米获成功[N];黑河日报;2008年
4 包国平 顾洪基;专家田头会诊“多穗”玉米[N];农民日报;2009年
5 宋景兰;红色边疆强力推进玉米种植[N];黑河日报;2009年
6 索飒;全球化进程中的拉丁美洲传统作物——玉米篇[N];民族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江娜;“示范片沿路的玉米快被掰光了”[N];农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周土刚;玉米要想获高产 7个问题很关键[N];河北农民报;2013年
9 作物栽培专家 黄庭君;玉米促早熟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袁达;“迟来的秋收”让玉米“不落地”[N];长春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小金;西北旱区覆膜对农田雨水分布格局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红卫;玉米/大豆间作氮素补偿利用的密度调控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寒;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德闪;玉米高效利用磷资源的根系互作过程及其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田山君;玉米苗期抗旱品种筛选及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彭畅;吉林半湿润区玉米旱田氮素收支特征及适宜用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7 吴杨;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薛军;玉米冠层光分布对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6年
9 吴伟;玉米ZmCBL-ZmCIPK参与钾离子吸收转运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娟;玉米CPS1功能分析与AtLOS5调控玉米抗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继飞;菌肥对铅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物效应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贺t,
本文编号:2038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03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