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
本文选题:建设强度分区规划 + 规划支持系统 ; 参考:《规划师》2017年09期
【摘要】: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建设强度分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规划编制的效率与准确性。该系统以Arc GIS 10.2为软件平台,选取了模型构建器、Add-Ins插件和人机交互式操作并存的方式来进行二次开发,由强度分布、分级赋值和目标检验三大模块组成。强度分布模块可以生成指定目标导向下的强度空间分布;分级赋值模块可以对强度分布结果进行分级,并对各级赋予相应的容积率指标;目标检验模块可以检验建设强度分区备选方案对目标的达成情况。文章以宁波市中心城建设强度分区规划为例,检验了系统针对不同导向产生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方案的应对能力,以及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透明性、促进多方参与等方面的优势。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intensity zoning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intensity zoning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planning. Based on Arc GIS10.2 software platform, the model builder Add-Ins plug-in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ve operation are selected for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intensity distribution, grading assignment and object checking.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module can generate the intens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under the specified target orientation, the grading assignment module can grade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result, and assign the corresponding volume rate index to each level. The target test module can verify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arget by the zoning alternative of construction intensity. Taking the district planning of Ningbo city center construction inten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tests the system's ability to produce construction intensity zoning pla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transparency of planning, and promotes the participation of many partie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15B03)
【分类号】:TP311.52;TU9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洪市曼龙枫片区分区规划[J];规划师;2004年10期
2 常贵;;长春市新一轮分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J];城市规划通讯;2006年12期
3 赵宏宇;金广君;;市场经济下的城区分区规划编制框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农红萍;;新形势下南宁市分区规划编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南宁市相思湖片区分区规划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8期
5 ;对分区规划几个有关问题的认识[J];城市规划;1984年02期
6 蒋春园;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与区划结合的尝试[J];城市规划;1989年06期
7 孙敬宣,苏则民;规划管理与分区规划——对南京主城分区规划的回顾[J];城市规划;1991年03期
8 张中夫;;计算机技术在分区规划上的应用[J];城市;1991年04期
9 彭涛,熊青;分区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市石围塘(F—1)、花地(F—2)分区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10 朱忠翠;;城市边缘区分区规划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建筑;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秋;孙旭东;;关于分区规划的思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代伟国;;无谓而有为:新时期分区规划编制的探索与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庞海峰;许骏;龚松青;钟卫华;;城乡统筹背景下设区城市全域分区规划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分区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梅;汪云;;“两型社会”背景下城郊结合地区的分区规划编制模式探析——以武汉市新城组群分区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钱紫华;何波;;分区规划 务实规划[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6 吴骏莲;;《城乡规划法》背景下城市分区规划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丽娜;;城市密度分区规划中的技术构架比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天祥;崔婧琦;司美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下的新城发展研究——以秦汉新城分区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9 邓宇;袁媛;;社区视角下的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海珠区分区规划(2001-2010)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10 张剑龙;赵杨;吴茜;;探索科学的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技术方法——《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的主要思路[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拓玲;城市分区规划编制方案公示[N];西安日报;2008年
2 张传良 记者 赵蕴颖;生态科技创新城分区规划年内全力推进[N];大连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杨红卫 见习记者 魏东雅;中原电气谷拓展区分区规划等通过市规委会评审[N];许昌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徐莉丽;三轴三片一带重塑“新”都[N];成都日报;2008年
5 记者 袁超群;审议通过《西安市分区规划》[N];西安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鹏飞;我国分区规划的发展及转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吴康生;新时期我国城市分区规划编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鸿有;当代美国大都市区分区规划制的实施及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3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06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