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公安电子物证勘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9-11 14:47
【摘要】:本文论述公安电子物证勘验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开发目的是面向不断增大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对电子物证在受理、勘验、分析、保全、监督等方面的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切实改善以往在电子物证检验管理工具功能不够全面和适应性不够灵活的情况。本文首先概述该系统的开发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背景综述,接下来对公安电子物证勘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了讨论,着重分析了其中最常用的审批模块、预检模块、保全模块、监督模块的需求内容,并建立了主要的案例模型。基于公安机关电子物证勘验警务活动实际需求为指导,本文重点讨论了电子物证勘验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数据库设计以及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法,最后从程序实现的角度概述了公安电子物证勘验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情况,给出了部分运行实例和测试实例。在充分调研了该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基础上,结合当前公安机关电子证据检验的警务运作模式,对本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了分类划分。并使用B/S结构、LAMP平台、工作流等技术,解决了公安机关在电子物证勘验活动中的业务信息流及数据交换的各种复杂问题,显著提升了我局对电子证据勘验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特别是使委托单位和执法监督部门得以及时掌握电子证据检验的进度和证物保全状态,有利于提高电子证据检验鉴定实验室的运作效率和检验程序的规范化。目前,公安电子物证勘验管理系统已经部署完毕,并进行了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表明,本系统性能优良,运行安全,使用便捷,极大的提高了公安机关电子物证勘验实验室的勘验检验效率,提高了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public secur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 is to fac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aterial evidence in the growing number of computer crime cases in the aspects of acceptanc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preservation, supervision, etc.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inspection management tools.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heory foundation, technical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 then discusses the demand analysi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module, pre-check module. Security module, monito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ule, and set up the main case model. Based on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police activities of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vestig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sp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design of database and the design methods of main modules.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gram real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est of the public security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of operation and tes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police operation mode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nspection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are classified and divided. And by using the B / S structure of lamp platform, workflow and other technologies, various complicated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data exchange between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spection activities have been solved, and the effici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our bureau's exam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evidence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particular, the entrustment unit and the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department can grasp the progress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nspection and the state of evidence preservation in time,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laboratory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nspection procedure. At present, the public security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deployed, and has been put into trial operation. After a period of trial,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system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safe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use. It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spection of electronic physical evidence inspection laboratory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cracking down on all kinds of criminal crimes, and achieves the expected results.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安璐;刘华敏;;关于电子证据的若干理论问题[J];警察技术;2006年06期

2 郝文江;;网络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思考[J];警察技术;2007年06期

3 斯进;;电子证据提取的障碍与对策探讨[J];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10期

4 邵洪清;;关于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信息网络安全;2009年11期

5 何峰;李鹏;;论电子证据的审查与举证[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4期

6 何月;韩索华;刘树金;赵磊;;电子证据鉴定技术和规范研究[J];电信科学;2010年S2期

7 陈增旺;;电子证据的采集与鉴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贾良志;;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年11期

9 张昕;刘蓉;;浅析手机取证及电子证据获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06期

10 白建军;贾志城;;电子证据的媒体特殊性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洪清;;关于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2 郭志博;秦海权;赵利;;电子证据监督链可视化平台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3 王翔;;电子证据在海事调查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鹰;;对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凌斌;;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概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邱鹏;;浅谈现阶段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应用问题及对策[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欣;段云所;陈钟;;电子证据鉴定技术框架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峰;邹积超;;试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10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伊伟鹏;网络犯罪的电子证据及其采信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刘强;网络司法中的电子证据[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检察院 邵天兴 杨永中 张占标;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应当独立[N];检察日报;2008年

4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 张宏伟 郭欣;电子证据的取证原则和方法[N];检察日报;2010年

5 吴学安;电子证据入法的是是非非[N];工人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林琳;为电子证据正名仅仅是第一步[N];工人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姚轩杰;电子证据市场待开发[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高尚;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14年

9 叶晓龙;如何收集电子证据[N];法制日报;2002年

10 张凯 焦鹏;电子证据合理运用观的构建[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志军;电子证据完整性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羽;电子证据取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李辽;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赵爱军;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翁品;电子证据的法律形式界定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汪忠玲;电子证据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蒋安朋;电子证据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牛博超;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丁一;电子证据的信息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斌;论电子证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6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236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