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任务分派算法

发布时间:2019-02-14 23:49
【摘要】:针对社会协同计算带来的不可靠性和社会网络所固有的大规模性问题,提出了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任务分派优化算法.首先,采用了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分层的优化模型,将复杂社会网络图进行有效地划分,从而简化了社会网络成员的协作关系评估问题;然后,根据划分后网络的拓扑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连接点的快速介数中心性计算方法,以高效地选取跨组织业务项目的领导者;最后,采用基于任务子网划分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实现了快速查找跨组织业务过程的协作成员;并且,理论证明了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工作流分派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大幅降低了社会协同计算的复杂性,保证了较高的准确性,解决了工作流任务成员之间的关系评价和人工团队组合优化的时效性问题,为社会协同计算的任务分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Abstract]:Aiming at the unreliability of social cooperative computing and the inherent large-scale problem of social network, a cross-organizational workflow task assignm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upport social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Firstly, a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workflow task subnet is used to divide the complex social network graph effectively, which simplifie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social network. Then, according to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tioned network, a fast meso-centric computing method based on workflow task subnet connection points is designed to select the leaders of cross-organizational business projects efficiently. Finally, the shortest path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ask subnet partition is used to quickly find the cooperative members of cross-organizational business processe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workflow assignment algorithm supporting social cooperative computing is proved theore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ensures higher accurac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sk members of workflow and the time-efficiency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teams. I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task assignment of social cooperative computing.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72022,61272036)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17A414)~~
【分类号】:TP30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海滨,范玉顺,cims.tsinghua.edu.cn,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年07期

2 李华,李燕,姚文琳;工作流管理[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刘建勋,李仁发,张申生;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其在邮电号线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8期

4 汪涛,吴耿锋,黄力芹;工作流管理的现状和未来趋势[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02期

5 汪涛,黄力芹,吴耿锋;工作流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年01期

6 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合理性验证中的事件平衡分析[J];软件学报;2002年08期

7 周尊国 ,田伟;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02年02期

8 黄钧 ,范永全 ,郭勇;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2002年09期

9 张志君,范玉顺;一种高性能的分布式工作流系统实现框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6期

10 赵卫东,戴伟辉;基于角色的跨组织工作流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蔚;陈思;张侃弘;;工作流管理技术浅谈——如何实现企业业务信息化的工作流管理[A];上海烟草系统2002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2年

2 李晖;王海洋;王文;;面向事务的工作流活动模型[A];第十七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0年

3 连杰鑫;刘家茂;顾宁;;基于协作依赖的工作流过程优化[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3年

4 李新;薛永生;;可重构工作流系统设计方法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5 叶寿生;汪涛;郭永林;;LTFP intelliFlow~汶工作流管理系统[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6 冯波;徐建良;;支持动态变化的工作流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7 丁华;王秀坤;周永晖;;基于改进移动模型的迁移工作流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8 崔立真;王海洋;;基于主动过程视图的工作流管理和监控[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9 欧阳青;;工作流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刚;王坚;严隽薇;董志斌;;工作流技术及其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庄志澄;成功实施工作流管理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于春玲;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新亮点[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蒋明炜、戴宝纯、吴英;工作流管理与ERP的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工作流资深专家 刘航;中国企业迈向流程公司的十个路标[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周俊鹏;用流水线技术实现软件过程自动化[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华通;多功能的复合应用管家[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7 高级架构师 杨洪波;SOA和BPM结合的三种方法[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8 沈俊杰;企业信息化案例成败对比[N];现代物流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怡;基于工作流的连锁超市生鲜货品营运流程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睿;面向目标的迁移工作流主动服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吴修国;面向目标的迁移工作流建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肖郑进;面向企业应用的工作流精简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柯飞帆;面向分布应用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田珂;开放网络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程杰;迁移工作流过程分解及其规划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高昂;基于多种视角的工作流挖掘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

9 吕国斌;云计算环境下的科学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赵丽;工作流的形式化建模及其模拟执行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锋;基于客户交互关系的服务工作流优化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严刚;分布式工作流事务处理建模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敬刚;基于活动信息传递的工作流验证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永;基于移动Agent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梁晓明;工作流技术及其在外商投资审批(绿色通道)中的应用[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2年

6 段江波;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安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赵淳;一种可适应性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8 张海;工作流技术在法院案件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9 周文斌;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杨环;分散式跨组织工作流执行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22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422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