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基于可见光的近红外场景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3 06:07
【摘要】:近红外波段介于红外与可见光波段之间,具有穿透性好、对温度不敏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伪装与反伪装侦察技术研究中。近红外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可见光和长波红外波段无法获取的信息,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较强的科研应用价值。由于地物反射率是近红外仿真的基本参量,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种快捷、准确的基于图像反射率反演方法:为保证图像灰度与真实场景辐射照度之间线性对应关系,基于图像传感器的光电响应特性曲线,对测量图像进行灰度校正;进而,通过不同景物的图像采集,基于反射率反演模型获取了多种典型地物的反射率数据。与地物光谱仪的实测数据比较,相对不确定度在10%以内,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且可以实现对景物的多角度的快速反射率测量。由于真实场景中太阳照射到地表的可见光与近红外的辐射能量不同,影响仿真精度。为建立精确的可见光与近红外光谱转换模型,本文定量计算了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真实场景辐射能量分布:通过建立不同时刻的太阳角度模型,计算了两波段大气上界的瞬时太阳辐射;在分析辐射在大气中传输过程的基础上,采用MODTRAN计算了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大气透过率,采用Reindl模型计算了两波段的大气散射率,最终得到了可见光与近红外地表辐射能量。利用本文方法可计算获取任意波段不同时刻的地表辐射能量。在前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可见光与近红外成像原理的相似性,建立了以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地表辐射能量数据以及可见光图像灰度为参数的近红外仿真模型。在仿真多材质场景过程中,采用基于图论最小生成树的图像分割算法对场景中的不同材质进行分类,并结合仿真模型进行基于可见光图像的近红外场景仿真。为准确描述不同材质仿真图像的界限变化,采用边缘扫描平滑方法对近红外仿真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较为逼真的多材质场景近红外仿真图像。与实拍近红外图像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仿真图像与实际图像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较好地体现了全局特征。本文方法为后续的近红外场景实时仿真创造了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雷;海涛;张宇;罗长更;;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1期

2 柳庆武;胡晓惠;袁麟;;深空可见光图像中弱小运动目标实时检测[J];电子学报;2009年07期

3 李钢;王雷;张仁斌;;基于特征能量加权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J];光电工程;2010年03期

4 张彬;许廷发;黄光华;倪国强;;基于小波框架的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J];光学技术;2007年03期

5 叶传奇;王宝树;苗启广;;一种基于区域特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J];光子学报;2009年06期

6 刘斌;刘维杰;彭嘉雄;;采用三通道不可分对称小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5期

7 马东辉;薛群;柴奇;任彪;;基于图像信息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6期

8 刘中杰;曹云峰;庄丽葵;丁萌;;基于控制线方法的机载SAR和可见光图像匹配应用研究[J];航空学报;2013年09期

9 何国栋;石建平;冯友宏;谢小娟;杨凌云;;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04期

10 何国栋;石建平;冯友宏;谢小娟;杨凌云;;基于压缩感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J];激光与红外;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娜;高宏霞;刘胜文;;地面景物红外可见光图像差异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罗志荣;赵红怡;;一种基于结构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余萍;张晓芬;;基于变分模型的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4 罗志荣;孙晶;;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边缘融合[A];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赵云丰;付冬梅;尹怡欣;王嘉;;基于人工免疫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6 陈磊;杨风暴;王志社;纪利娥;;面向目标识别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胡谋法;李超;王书宏;韩建涛;陈曾平;;可见光图像背景灰度特性:双高斯混合分布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8 胡谋法;王书宏;李超;韩建涛;陈曾平;;空时域联合去相关检测可见光背景下的运动小目标[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江孝国;顾镇南;祖成奎;;高能X射线转换屏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蒋宏;任章;;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和融合中的关键技术[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磊;风云二号C星第一幅可见光图像成功获取[N];中国气象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魏静;人脸识别获突破 千亿市场被打开[N];中国证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乔铁柱;输送带纵向撕裂可见光与红外双目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振兵;电气设备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配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周渝人;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宋怀波;低质量可见光图像的处理技术和识别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吴迪;可见光图像视觉显著物体探测及畸变不变光学相关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陈文;基于可见光和红外热像仪的双目视觉运动目标跟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基于无人机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配准及融合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文治;实时紫外与可见光融合信号处理及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雷;4179小行星雷达模型的修正[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蒙蒙;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迪;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6 李霄;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融合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舒久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志庭;基于视觉注意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董亚楠;基于Tetrolet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陈天明;基于FPGA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2545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545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