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SOM的植株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图文】:
流程如图1所示。序列图像是通过图像获取平台来获得,在此得到重建目标的360°环绕图像;图像处理是将目标和背景信息进行分离,便于3DSOM获得关于目标的全部信息;构建线框是3DSOM将上一步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得到目标完整的线框模型。若需要目标的细节,3DSOM可以选择构建点云,否则3DSOM直接将图像获得的纹理信息贴在构建的线框模型上并得到目标的重建模型。图13DSOM目标重建流程图1.2试验对象分别选取抽穗期小麦和树木枝干开展研究,其中小麦植株高为46cm,叶片间最大宽度为13.8cm;枝干高度为21cm,枝干宽度为54cm。本研究所搭建的序列图像获取平台直径为37.08cm,满足图像序列获取的要求。图2为小麦和枝干固定在旋转展台上的实物图。图2固定在旋转展台上植株1.3图像序列获取平台的搭建为了高精度地获取植株的序列图像,搭建了一个三维目标获取工作平台。由于场地、灯光等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对大型目标进行拍摄,为了去除自然光对图像获取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简易的补光措施,利用左右两组台灯对准拍摄目标,以消除阴影等导致的目标轮廓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实际搭建工作台如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①背景。选取白色A2纸和A4纸作为背景。②台灯。在光线不足时进行简易补光。③校准垫和旋转展台。校准垫由15组(每组4个)有规律的径迹点组成,用于判定目标图像的高度、角度和距离信息;旋转展台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幅图像的拍摄角度,借助遥控器,便能精准地控制该转台每一次旋转的角度,并能精确到千分位。④照相机。拍摄时要保证相机设置不发生改变。⑤三脚架。起固定相机的作用。1.背景2.台灯3.旋转展台4.照相机5.三脚架图3实际搭建工作台2植株三维重建试验2.1试验材料1)试验样品。为了探究植株三维重建的?
像;图像处理是将目标和背景信息进行分离,便于3DSOM获得关于目标的全部信息;构建线框是3DSOM将上一步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得到目标完整的线框模型。若需要目标的细节,3DSOM可以选择构建点云,否则3DSOM直接将图像获得的纹理信息贴在构建的线框模型上并得到目标的重建模型。图13DSOM目标重建流程图1.2试验对象分别选取抽穗期小麦和树木枝干开展研究,其中小麦植株高为46cm,叶片间最大宽度为13.8cm;枝干高度为21cm,枝干宽度为54cm。本研究所搭建的序列图像获取平台直径为37.08cm,满足图像序列获取的要求。图2为小麦和枝干固定在旋转展台上的实物图。图2固定在旋转展台上植株1.3图像序列获取平台的搭建为了高精度地获取植株的序列图像,搭建了一个三维目标获取工作平台。由于场地、灯光等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对大型目标进行拍摄,为了去除自然光对图像获取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简易的补光措施,利用左右两组台灯对准拍摄目标,以消除阴影等导致的目标轮廓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实际搭建工作台如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①背景。选取白色A2纸和A4纸作为背景。②台灯。在光线不足时进行简易补光。③校准垫和旋转展台。校准垫由15组(每组4个)有规律的径迹点组成,用于判定目标图像的高度、角度和距离信息;旋转展台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幅图像的拍摄角度,借助遥控器,便能精准地控制该转台每一次旋转的角度,并能精确到千分位。④照相机。拍摄时要保证相机设置不发生改变。⑤三脚架。起固定相机的作用。1.背景2.台灯3.旋转展台4.照相机5.三脚架图3实际搭建工作台2植株三维重建试验2.1试验材料1)试验样品。为了探究植株三维重建的效果,,分别选取32、48、64幅小麦植株序列图像和40、60、80幅树木枝干序列图像进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国昭,陈凌钧;血管三维重建的问题[J];工程数学学报;2002年S1期
2 章勤,李光明,黄琨;一种基于双眼系统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3年15期
3 刘巧红,李利军;脊柱外科三维重建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5年09期
4 张文博;;鲫鱼肝组织细胞核电镜图像三维重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5 何桂珍;程效军;许诚权;;基于单幅影像的三维重建及精度分析[J];河南科学;2010年07期
6 张继华;;MS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颈胸腰椎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兰守忍;刘辉;张宏庆;吴俊;;基于X线片的脊柱三维重建及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于北;王倩妮;;VGStudio MAX2.0软件在CT图像三维重建中的应用[J];计测技术;2011年05期
9 韩成虎;韩成龙;丘文峰;;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年02期
10 苏鸿根;;三维重建和重构的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颖颖;张伟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三维重建技术[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彭贞;汪时机;;岩土体CT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陈昊;焦红杰;康晓鹏;原建荣;周平;胡熙;梅舒婷;;螺旋CT三维重建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前应用[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曹治;;多层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佳;罗月童;龙鹏程;黄善清;闫锋;孔维华;吴宜灿;FDS团队;;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快速三维重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玉模;梁玮;;多视角体三维重建中的分层可视性[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胡霞;朱虹;;基于生物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爱东;李炬;陈发;孙灵霞;;基于面操作的工业CT图像的三维重建[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罢生;谭欢庆;曲华丽;邱士军;张雪林;昌仁民;;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后逐层显示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刘帅;陈军;;一种基于物体横向切片的可量测三维重建方法[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质坚 刘海君;航测局申报“国家863计划”专项课题喜获成功[N];中煤地质报;2011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博士后创新讲堂”场场精彩[N];深圳商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星;还原洞窟佛像[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俊;基于无序多视影像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孙大为;高功率激光焊接等离子体三维重建及能量传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孙向军;场景三维重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剑;果树枝干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刘道明;利用“中国虚拟人”的三维重建构建外科三维诊疗平台[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高剑;三维重建应用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勇;基于非定标图象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杨宇;水下多通道真彩色三维重建与颜色还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吴恩启;微细管道内表面检测及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朱新勇;肝脏及其内部血管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基于MRI序列的鲨鱼影像三维重建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5年
2 倪海明;基于多重分形频谱理论的野生东北虎头骨三维重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方程骏;基于双目视觉的自由曲面三维重建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4 张建;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伟;基于TerraSAR-X影像的城市建筑物的三维重建[D];长安大学;2015年
6 李琛;基于Kinect的三维重建与形态识别[D];长安大学;2015年
7 钱文秀;基于PAL相机的三维重建[D];长安大学;2015年
8 陈峥嵘;基于RGBD传感器的室内三维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应兆平;采用光学和图像方法的三维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马福建;蝙蝠翅膀的三维重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8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55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