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

发布时间:2020-06-10 18:45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需求在逐年快速增长。在实际生产中,单倍体育种是玉米产量增长的最有效的育种方式之一,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利用单倍体进行育种,必须先解决如何从混合的种子中分选出单倍体的问题,而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成熟的对单倍体进行快速分选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因此,研究并设计玉米单倍体籽粒的自动化快速分选设备,对加快育种进程,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由计算机为主的上位机平台与PLC控制的下位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计算机与PLC通信采用RS232实现。以FX2n-14MR三菱PLC为核心的控制器对下位机的样品进样模块、样品传送模块、步进电机模块予以控制,将种子传送至图像采集模块的有效采集范围内,由图像采集模块将图像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图像处理与识别,上位机根据检测识别结果将分选信号传至下位机,下位机控制气流分选模块,完成种子分选工作。上位机软件基于Visual Studio 2010的MFC工程平台设计完成,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图像采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与PLC通信软件。下位机控制软件以PLC梯形图实现。本文运用MATLAB对基于颜色特征的检测识别方法和基于纹理特征的检测识别方法进行了系统仿真。经比较,确定颜色特征分选方法为最优解决方案,并通过OpenCV使方案予以实现。系统通过软硬件调试后,对单倍体籽粒分选进行了试验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单倍体正确分选率为87.7%,二倍体正确分选率为92.6%;与系统仿真结果中的单倍体正确分选率为90.2%,二倍体正确分选率为91.8%相近。证明此系统满足生产可行性,能够实现自动、准确的分选工作,为玉米单倍体籽粒快速分选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图文】:

单倍体,籽粒,玉米,总体结构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逡逑籽粒的检测结果。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将检测结果传送至分选装置并通过执行逡逑机构对玉米籽粒进行自动分选。分选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如图2.1所示。逡逑下位机分选控制平台逡逑图像采集逦上样逦样品彳专送逦分选逡逑逦邋逦逦逦控制器逦逦逦逡逑八逦\逦…邋八逦—逡逑Ifionr逡逑——-——_逡逑'邋图像处理邋模型判定邋通讯逡逑!逦逦逦逡逑I逦逡逑图2.1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系统控制框图逡逑Fig.邋2.1邋Control邋block邋diagram邋of邋com邋haploid邋seed邋sorting邋system逡逑2.2系统硬件总体设计逡逑1逦2逦3逦4逦5邋6逦7逦89逦10逦ii逡逑I邋\邋|liiN邋1,逡逑|1逦I;逦T^(\逦逦逦逡逑(t0F邋(0)邋(0)邋(0)邋(0)邋((0J)逦\逡逑[I邋|邋fl邋f〕逡逑urwijnr逡逑12逦18逦13逦14邋15逦16逦17逡逑图2.2总体结构图逡逑Fig.邋2.2邋General邋structure邋diagram逡逑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对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逡逑最终实现玉米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分离。本文首先对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逡逑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划分,,主要分为上位机模块、样品进样模块、样品逡逑9逡逑

单倍体,分选系统,籽粒,玉米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逡逑籽粒的检测结果。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将检测结果传送至分选装置并通过执行逡逑机构对玉米籽粒进行自动分选。分选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如图2.1所示。逡逑下位机分选控制平台逡逑图像采集逦上样逦样品彳专送逦分选逡逑逦邋逦逦逦控制器逦逦逦逡逑八逦\逦…邋八逦—逡逑Ifionr逡逑——-——_逡逑'邋图像处理邋模型判定邋通讯逡逑!逦逦逦逡逑I逦逡逑图2.1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系统控制框图逡逑Fig.邋2.1邋Control邋block邋diagram邋of邋com邋haploid邋seed邋sorting邋system逡逑2.2系统硬件总体设计逡逑1逦2逦3逦4逦5邋6逦7逦89逦10逦ii逡逑I邋\邋|liiN邋1,逡逑|1逦I;逦T^(\逦逦逦逡逑(t0F邋(0)邋(0)邋(0)邋(0)邋((0J)逦\逡逑[I邋|邋fl邋f〕逡逑urwijnr逡逑12逦18逦13逦14邋15逦16逦17逡逑图2.2总体结构图逡逑Fig.邋2.2邋General邋structure邋diagram逡逑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对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逡逑最终实现玉米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分离。本文首先对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逡逑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划分,主要分为上位机模块、样品进样模块、样品逡逑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91.41;TP311.52;S22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员;;德宏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龙成周;;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年11期

3 兰海燕;;浅谈玉米品种的两种主要选择方法[J];现代农业;2019年12期

4 杨国虎;佘奎军;程晋龙;;宁夏玉米品种创新、应用现状及展望[J];宁夏农林科技;2019年09期

5 卜俊周;魏建伟;岳海旺;彭海成;陈淑萍;谢俊良;;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特性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9年06期

6 张秀梅;;探讨玉米种子质量制约因素及提升建议[J];种子科技;2018年12期

7 董志;;玉米高效种植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4期

8 苗常青;;玉米倒伏原因与预防[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1期

9 王金成;;探析农业种植玉米的增效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年22期

10 郭洪君;;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长玲;;选育机收玉米品种的思考[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2 吴传星;伍钧;杨刚;李艳;张倩;;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的筛选[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白淑湘;;玉米品种选择的依据及适时播种[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胡昌浩;;我国玉米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生理特性演进规律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曹祖波;黄长玲;;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玉米品种的认识[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李宗新;张秀清;刘开昌;张慧;刘霞;高旺盛;王庆成;;种植密度和方式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根冠特性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空军;蒋高明;张吉旺;董树亭;胡昌浩;;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的提高与光合作用的演变[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梁琼;谭可欣;侯明生;;对不同玉米品种(系)抗感玉米粗缩病与超氧化物歧酶和多酚氧化酶关系的研究[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兴舟;张建;王五洲;陈瑞佶;付华;窦乐;李猛;;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皖玉708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谭静;刘帆;李自卫;番兴明;;玉米品种耐旱筛选与耐旱指标鉴定[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见;三维重建搭起玉米优质高产平台[N];科学时报;2011年

2 李惠钰;玉米新品种成就“黄金产业”[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薛瑾;衍生品呵护“米袋子” 玉米产业链向纵深发展[N];中国证券报;2019年

4 唐文;玉米品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问题”[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祖yNyN;“利合328”优质玉米品种[N];农民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马龙歌;悉心照顾“玉米孩子”[N];鹤壁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闫勇;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驯化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8 记者 索荣;今年新晋玉米国审品种超600个[N];农资导报;2018年

9 宗禾;玉米种子备货把握三要点[N];山东科技报;2019年

10 王择;又到玉米购种时 擦亮眼睛要注意[N];山西科技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成;甘肃玉米镰孢菌茎腐病病原菌多样性及抗性基因挖掘[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2 周国昌;玉米雄性不育系K932S的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赵学观;玉米定向种带自动包装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蓉;用于玉米基因功能研究的黄瓜花叶病毒基因沉默载体的创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冯寒骞;玉米钾离子通道ZMK1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东升;风沙半干旱区玉米/花生间作光能高效捕获和利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7 左飒飒;白腐真菌降解玉米秸秆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8 邵运辉;保护性耕作对豫西旱地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的调控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曹宁;转录组分析BR、JA和SA在玉米褪绿斑驳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0 刘洪利;玉米冠层NDVI实时检测及智能施肥分区方法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金朔;施锰对棕壤镉赋存形态及玉米吸收镉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2 刘欢;玉米单倍体籽粒分选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卫杰;东北典型区覆膜滴灌对玉米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4 张一枫;真菌对玉米秸秆分解转化及腐殖质形成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5 朱雪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玉米智能施肥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6 刘玮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酶和速效养分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7 温晓鑫;北方玉米秸秆力学特性与秸秆粉碎机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9年

8 崔欣;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种粒双面破损检测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9 霍云雷;乙草胺在玉米生态系统中沉积及其与药效关系[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10 田川;玉米Reid群核心种质及其改良系抗倒伏性相关性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0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70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