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反应堆物理仿真软件图形界面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26 12:22
   反应堆物理仿真程序REMARK通过将堆芯离散为空间三维节块进行精细化的堆芯物理计算,是一种较为成熟完善的反应堆物理计算仿真程序。然而,REMARK的数据输入卡参数数量多、结构复杂,对于初学者较难快速掌握,即使对REMARK建模较为熟悉,也可能由于数据关联性较多,产生人为的输入错误。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REMARK程序的图形化建模工具,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引导使用者进行正确的操作,在大大减少输入卡填写的工作量的同时降低发生操作错误的可能并减少排查错误的时间成本。本文对REMARK的输入卡内容、结构以及建模流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将REMARK程序所需要的输入参数进行了分类,输入参数的分类依参数的填写规律而定。本文针对于不同类别的输入参数制定了相应的简化输入方法,并通过将截面参数封装为燃料组件单位属性的模式建立了图形化的REMARK建模界面,显著降低了建模的工作量,有效地避免了填卡错误的情况。为了拓展REMARK程序的使用范围,研究人员通常会将REMARK程序与热工水力计算程序耦合运行。然而,现有耦合程序往往是针对某一对象制定的特定性方案,若要改变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案将不得不手动修改耦合程序代码。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REMARK与RELAP5程序的耦合界面。该界面可以根据使用者在界面建立的耦合方案生成对应的耦合程序,可以视为REMARK建模界面的重要补充。最终,本文选用一个压水堆型作为计算实例,通过本文所建界面生成输入卡和耦合接口程序,并利用REMARK与RELAP5源程序进行稳态仿真,证明REMARK图形用户界面的功能是满足预期要求,便于用户使用。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P311.52;TL351.1
【部分图文】:

建模流程,堆芯


REMARK程序的建模流程可由下图概括。??图2.1?REMARK建模流程图??图2.1概括了?REMARK程序由初始数据到输入卡中完整模型建立的过程。??REMARK的建模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堆芯三维节块划分和参数填写。??首先,堆芯的三维节块划分可分为径向和轴向两个方面,径向一般以燃料组件为节??块单位,轴向则根据计算精度的需要确认划分数。对于一个中心对称的堆芯来说,为了??满足REMARK计算程序在格式上的需要,我们必须填充虚拟的“水棒”单位以在径向上??“补全”堆芯,直至使“补全”后的堆芯在几何上呈正方形。如此,堆芯便被抽象成了一个??大长方体,而且可以按照径向与轴向划分数离散成相应数量的小长方体组,故实现了堆??芯在三维空间上的网格化建模。??随后,REMARK程序需要使用者对每一个节块做初始参数的输入,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值

总体方案,建模,界面


K图形化界面的总体方案??K图形化建模界面在设计理念上既应该贴合科研工作者ARK计算程序的固有特点。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化用户界面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REMARK建模的工得填写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从REMARK计算程序的与复杂的变量形式是利于用户自由建模的必要设定,RE用者对每一个划分出的节块做自由的属性设置、实现绝文所建立的界面在建模的操作量与自由度这两方面做出建立的建模界面倾向于在保证最终计算结果不变的范。基于这一理念,本文为REMARK计算程序的建模界。??说明了?REMARK建模界面在功能上的总体设计方案。??—热视泮名加??

分类参数,截面参数,代表性,规律


?轴向??图3.2截面参数规律示意图??截面类参数在空间分布类参数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图3.2简单的描绘了截面类参数??的填写规律。径向分布中的每个网格在实际的REMARK节块阵列中都代表着轴向方向??上的一列节块,其物理含义显然就是燃料组件。在一个燃料组件内部的各节块中,截面??类参数的值是相同的。这与REMARK程序的计算逻辑有关,输入卡给定的初始状态允??许轴向上参数的统一填写。如果将截面类参数以轴向系列节块(即物理意义上的燃料组??件)为单位,那么只需确定燃料组件在径向上的分布情况,截面类参数的两个维度就都??被确定了。于是,截面类参数的生成便与径向分布类参数的生成相结合。本章采用的“封??装-集成”简化策略就是由空间分布类参数的填写规律总结而来。??“封装”是将“燃料组件”选为建模的基本单位,将截面类参数作为燃料组件的属性输??入。而“集成”就是将燃料组件这一建模单位进行排列,确立“燃料组件”模型以及它封装??的所有截面参数的空间位置。于是,本章围绕着“封装-集成”的思想进行了界面的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雨强;;浅析游戏界面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差异[J];商业故事;2016年32期

2 段慧玲,王建祥,黄筑平,黄红波;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静力学问题的解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3期

3 林永新;关于钛合金中界面相形成机制的评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7年02期

4 李洲;;萃取动力学研究实验装置的评介 (一)恒界面池的型式和操作特性[J];化工冶金;1987年03期

5 俞学节,汪建林,周天健;亚稳β-Ti合金中TiC的析出特征[J];上海钢研;1988年01期

6 俞学节;汪建林;周天健;;亚稳β-Ti合金中TiC的析出特征[J];金属学报;1988年04期

7 林永新;胡跃君;;钛合金界面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8年11期

8 毛彭龄,许嘉龙,邓永瑞;关于钛合金中界面相[J];上海钢研;1989年05期

9 邓永瑞,邱东耀;Ti-5Al-2Mo-3Zr合金中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9年01期

10 杨再朝;;应用快速褶积计算U函数的界面反演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占文;考虑界面相的复合材料宏—细观渐进损伤解析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杨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邢孟秋;纺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模拟[D];东华大学;2003年

4 何鑫;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5 王晓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细观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王义;铝硅酸盐纤维增强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赵峰;含纳米组元界面相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雷红帅;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9 张娟娟;磁敏感功能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及磁电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龙莹;陶瓷涂层及含纤维陶瓷界面相C/C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瑶;智能界面材料的制备及液滴运动控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8年

2 孙家诚;反应堆物理仿真软件图形界面的开发与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王璐;微信公众号的界面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耿大磊;镇江历史街区街巷界面形态量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5 钱玉婷;界面新闻的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肖佳欣;流场密度非均匀性和初始条件对界面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7 吴雅坤;建筑界面的地域性剖析—新疆建筑界面探索[D];新疆大学;2017年

8 胡佩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界面中的场景化设计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

9 钟诚;基于界面相模型的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猛;非均匀界面相的静态与冲击断裂力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6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856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