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11:2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渐受到关注,智能教学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同时,随着教育科技产品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用户体验。在此背景下,进行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研究,可以从师生用户的视角了解现有智能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改进和教学应用策略提供借鉴,从而让智能教学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个性化教学,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围绕“教师和学生在应用智能教学系统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哪些功能?”“教师和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整体情况如何?”“不同个体特征的教师和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是否有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改进有什么意见建议?对智能教学系统应用于教学有什么策略建议?”这四个主要研究问题展开。在文献研究及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中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包含美观性、易学性、高效性、可靠性、吸引力和满意度共六个维度,覆盖表现层、架构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共五个层次。对应六个维度,研究在改编现有用户体验自我报告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用户体验调研问卷,选取“智学&智...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功能使用情况(n=7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调查结果分析??4.1.3.2不同个体特征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1)不同性别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如图4.2所示,男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六个维度上均高??于女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4.00??3.90??满考.隻?绔学性??S6°?'"'9?I??、、,一?4?j??町#性???!*??高效ft??图4.2不同性别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n=74)??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4所示,不同性别的教师对于“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美观性、吸引力、高效性、满意度这四个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易学性和可靠性这两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具体来看:(1)??在易学性维度上,/?(72)?=2.26,尸<0.05,且男教师组(均值=4.04,标准差=0.41)??显著高于女教师组(均值=3.76,标准差=0.65)?;?(2)在可靠性维度上,/?(72)??=2.22,尸<0.05,且男教师组(均值=3.97,标准差=0.43)显著高于女教师组(均??值=3.67,标准差=0.72)。??4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调查结果分析??美現性??4.00??3.90??3.80??狀场学性??T??\?\?;?350???I??1?\?3.40?\??1?a?i??fer*、???一??感??觀??一咖??高效性??图4.3不同年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n=74)??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分组的教师对于“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各个维度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科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由于使用“智学&智课”系统的被试教师所教学科覆盖了?10个学科及其他??学科,同时部分学科的教师被试人数过少(不足5人),故分析过程中依据教师??所教学科的问卷选项进行了学科分组:将选项“物理”、“化学”、“生物”合??并成为“科学”组,选项“政治”、“历史”、“地理”合并成为“社政”组,??选项“信息技术”、“其他”合并成为“其他”组。??如图4.4所示,不同学科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美观??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较低的是社政姐;在易学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较低的是数学姐;在吸引力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和科学组;在高效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科学组和其他组,较低的是数学组和社政组;在可靠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和科学组,较低的是数学组和社政组;在满意度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社政组和其他组,较低的是数学组和社政组。??4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领域用户体验的国际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叶晨晨,李艳. 教学研究. 2018(06)
[2]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 梁迎丽,刘陈.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
[3]“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环节数字化新常态——谈基于教学五环节的自适应学习[J]. 杨曙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08)
[4]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用户体验模型研究[J]. 蒋立兵,万力勇,余艳. 现代教育技术. 2017(03)
[5]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软件用户体验设计与实现[J]. 胡莹,黄勇,陈宝玲.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6(03)
[6]基于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智能导学系统研究[J]. 韩建华,姜强,赵蔚.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3)
[7]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J]. 赵红敏,张曼曼,许蒙蒙,黄婷婷.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01)
[8]MOOC等学习平台用户体验研究的新进展[J]. 刘书青,贾朋如,孟昭鹏. 现代教育技术. 2015(12)
[9]《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J]. 赵兴龙.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
[10]智慧学习视角下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J]. 吴洪艳.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6)
硕士论文
[1]用户体验视角下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研究[D]. 王鹤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智能导学系统自我调节学习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D]. 韩建华.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学习平台的UI设计与实现[D]. 刘晓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学习生态环境构建研究[D]. 胡旺.江苏师范大学 2017
[5]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深度交互研究[D]. 卢婷.江苏师范大学 2017
[6]基于EGL的个性化小学数学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D]. 闫雪.沈阳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用户体验的微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 江佩.湖北大学 2016
[8]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学校改进研究[D]. 毕晓梅.西南大学 2015
[9]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国众.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
[10]EPUB格式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研究[D]. 周晓明.辽宁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8279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功能使用情况(n=7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调查结果分析??4.1.3.2不同个体特征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1)不同性别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如图4.2所示,男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六个维度上均高??于女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4.00??3.90??满考.隻?绔学性??S6°?'"'9?I??、、,一?4?j??町#性???!*??高效ft??图4.2不同性别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n=74)??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4所示,不同性别的教师对于“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美观性、吸引力、高效性、满意度这四个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易学性和可靠性这两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具体来看:(1)??在易学性维度上,/?(72)?=2.26,尸<0.05,且男教师组(均值=4.04,标准差=0.41)??显著高于女教师组(均值=3.76,标准差=0.65)?;?(2)在可靠性维度上,/?(72)??=2.22,尸<0.05,且男教师组(均值=3.97,标准差=0.43)显著高于女教师组(均??值=3.67,标准差=0.72)。??4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生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调查结果分析??美現性??4.00??3.90??3.80??狀场学性??T??\?\?;?350???I??1?\?3.40?\??1?a?i??fer*、???一??感??觀??一咖??高效性??图4.3不同年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n=74)??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分组的教师对于“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各个维度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科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差异??由于使用“智学&智课”系统的被试教师所教学科覆盖了?10个学科及其他??学科,同时部分学科的教师被试人数过少(不足5人),故分析过程中依据教师??所教学科的问卷选项进行了学科分组:将选项“物理”、“化学”、“生物”合??并成为“科学”组,选项“政治”、“历史”、“地理”合并成为“社政”组,??选项“信息技术”、“其他”合并成为“其他”组。??如图4.4所示,不同学科的教师对“智学&智课”系统的用户体验,在美观??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较低的是社政姐;在易学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较低的是数学姐;在吸引力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和科学组;在高效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科学组和其他组,较低的是数学组和社政组;在可靠性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和科学组,较低的是数学组和社政组;在满意度维度上较高的是语??文组、社政组和其他组,较低的是数学组和社政组。??4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领域用户体验的国际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叶晨晨,李艳. 教学研究. 2018(06)
[2]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 梁迎丽,刘陈.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
[3]“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环节数字化新常态——谈基于教学五环节的自适应学习[J]. 杨曙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08)
[4]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用户体验模型研究[J]. 蒋立兵,万力勇,余艳. 现代教育技术. 2017(03)
[5]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软件用户体验设计与实现[J]. 胡莹,黄勇,陈宝玲.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6(03)
[6]基于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智能导学系统研究[J]. 韩建华,姜强,赵蔚.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3)
[7]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J]. 赵红敏,张曼曼,许蒙蒙,黄婷婷.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01)
[8]MOOC等学习平台用户体验研究的新进展[J]. 刘书青,贾朋如,孟昭鹏. 现代教育技术. 2015(12)
[9]《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J]. 赵兴龙.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
[10]智慧学习视角下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J]. 吴洪艳.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6)
硕士论文
[1]用户体验视角下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研究[D]. 王鹤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智能导学系统自我调节学习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D]. 韩建华.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学习平台的UI设计与实现[D]. 刘晓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学习生态环境构建研究[D]. 胡旺.江苏师范大学 2017
[5]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深度交互研究[D]. 卢婷.江苏师范大学 2017
[6]基于EGL的个性化小学数学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D]. 闫雪.沈阳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用户体验的微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 江佩.湖北大学 2016
[8]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学校改进研究[D]. 毕晓梅.西南大学 2015
[9]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国众.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
[10]EPUB格式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研究[D]. 周晓明.辽宁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82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98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