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胡焕庸线南端交汇带生态效应评估
发布时间:2021-01-22 19:52
四川与云南地区位于胡焕庸线南端,是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地形交汇带区域,充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耦合的复杂过程与互馈关系。同时胡焕庸线南端交汇带区域,四川及云南省也是人口经济发展变化的热点和生态脆弱区。当前已有的单一要素或单一尺度的生态效应的评估难以满足区域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需要,且经济协调发展最适宜的程度难以衡量。本文利用GIS技术,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区域复合生态效应评估。首先是单一生态要素的时空格局分析。而后对胡焕庸线南端交汇带区域,开展了近20年的市级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深入的分析了其空间演化特征。通过降尺度模型,完善了县级评价指标数据,完成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县级评价。同时为了验证评价的准确性,以省级行政单位为评价单元,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框架,将近20年的生态承载力变化与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进行了比较。在承载力评价基础上,运用改进的三维权衡模型,以探索各因素的适宜发展速度,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最终完成了区域自然人文复合系统生态效应评估,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发展方向,为生态系统的长期服务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基本生态要素的时空格局分析发现...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承载力国内研究进展情况??6??
1930?194{K^50?1960?197^/1980?IE?90?\?2000?2010??William?Vogot?1974?/?/?\??研宂土地资,Z?Bishop提出J?联合国教科?Arrow讨论了经济??源承载力?/?空环境?/?文组织和粮?增长与经济质量??Z?承载力?/?农组织提出?以及经济活动与??Odum赋予^?1t?D?/?了一系列定?环境之间的关系??承载力概?/?义和量化方??今钓苧开;?Schneider发展了环4?法??境承载力的概念??图1-1承载力国外研究进展情况??我国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图1-2),到1991年才有较严格的概念提出[93]。??1998年洪阳等将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分为三类,从而较客观地表示承载力量的大小[94]。??同年崔风军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义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关于旅游承载力的研??究。2000年GI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高寒地区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效率[%]。2003年李清??龙等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的同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齐亚彬等探索了多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在2005年总结了承载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2007年叶??京京等通过对西部地区的承载力研究,强调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我国西部建设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99]。随后又有学者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承载力相联系,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运用到国土空间规划??之中[100-101]。??欠发达地区和??单一资源承载?首次对西部地民族地区的研??力分#?('森林、?首次探宄承?R开展相关研究??土地、水)?^力
基于GIS的胡焕庸线南端交汇带生态效应评估??基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和确立胡焕庸线南段,西北和东南不同地理方向上的生??态要素(土地,植被,水)时空格局动态。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演化规律做了深入剖析。利用空间变异性、空间自相关性和首位度探索空间序列??跃变信号,进行国土时空变化关键信息捕捉和预测。??技术路线图如下:??文献查阅明确目标??数据整理分析???指标体系建立|???I?_C^^?|?1?p——?r?■?1?I?单??胃M?1*1?^1?资源生态社会?一??L丨」2???环境弹力经济?要??评价评价评价?素?? ̄ ̄, ̄I?分分分?1?.?1??县级?j?@??,,???评价丨? ̄ ̄生态承载力???1??分析?|生态要素??生态系统健?分析??—?康分析?-:f???;?I?验证—??,???r? ̄ ̄zmz^zzzii ̄ ̄「...?]???动态变化临界区域不对称性时空格局动态??阈值确立?分析?变化分析??I? ̄? ̄?I??基于GIS的胡焕庸线南端交,??V.汇带的生态效应评估??图1-3技术路线??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GDP预测模型[J]. 顾鹏程,王世新,周艺,刘文亮,尚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2)
[2]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四川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 杨谦,刑立文,赵璐.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2)
[3]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J]. 周亮,周成虎,杨帆,王波,孙东琪. 地理学报. 2017(11)
[4]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J]. 张兴. 中国土地. 2017(01)
[5]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方法、模型与研究框架[J]. 戴尔阜,王晓莉,朱建佳,赵东升. 地理研究. 2016(06)
[6]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J]. 陆大道,王铮,封志明,曾刚,方创琳,董晓峰,刘盛和,贾绍凤,方一平,孟广文,邓祥征,叶超,曹广忠,杜宏茹,张华,马海涛,陈明星. 地理研究. 2016(05)
[7]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评价[J]. 彭曦,陈仲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3)
[8]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趋势——尝试回答李克强总理之问[J]. 陈明星,李扬,龚颖华,陆大道,张华. 地理学报. 2016(02)
[9]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J]. 刘宪锋,潘耀忠,朱秀芳,李双双. 地理学报. 2015(05)
[10]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J]. 周侃,樊杰. 地理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D]. 付强.东北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中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叶京京.四川大学 2007
[2]GIS支持下对高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D]. 马安青.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2993814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承载力国内研究进展情况??6??
1930?194{K^50?1960?197^/1980?IE?90?\?2000?2010??William?Vogot?1974?/?/?\??研宂土地资,Z?Bishop提出J?联合国教科?Arrow讨论了经济??源承载力?/?空环境?/?文组织和粮?增长与经济质量??Z?承载力?/?农组织提出?以及经济活动与??Odum赋予^?1t?D?/?了一系列定?环境之间的关系??承载力概?/?义和量化方??今钓苧开;?Schneider发展了环4?法??境承载力的概念??图1-1承载力国外研究进展情况??我国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图1-2),到1991年才有较严格的概念提出[93]。??1998年洪阳等将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分为三类,从而较客观地表示承载力量的大小[94]。??同年崔风军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义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关于旅游承载力的研??究。2000年GI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高寒地区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效率[%]。2003年李清??龙等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的同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齐亚彬等探索了多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在2005年总结了承载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2007年叶??京京等通过对西部地区的承载力研究,强调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我国西部建设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99]。随后又有学者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承载力相联系,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运用到国土空间规划??之中[100-101]。??欠发达地区和??单一资源承载?首次对西部地民族地区的研??力分#?('森林、?首次探宄承?R开展相关研究??土地、水)?^力
基于GIS的胡焕庸线南端交汇带生态效应评估??基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和确立胡焕庸线南段,西北和东南不同地理方向上的生??态要素(土地,植被,水)时空格局动态。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演化规律做了深入剖析。利用空间变异性、空间自相关性和首位度探索空间序列??跃变信号,进行国土时空变化关键信息捕捉和预测。??技术路线图如下:??文献查阅明确目标??数据整理分析???指标体系建立|???I?_C^^?|?1?p——?r?■?1?I?单??胃M?1*1?^1?资源生态社会?一??L丨」2???环境弹力经济?要??评价评价评价?素?? ̄ ̄, ̄I?分分分?1?.?1??县级?j?@??,,???评价丨? ̄ ̄生态承载力???1??分析?|生态要素??生态系统健?分析??—?康分析?-:f???;?I?验证—??,???r? ̄ ̄zmz^zzzii ̄ ̄「...?]???动态变化临界区域不对称性时空格局动态??阈值确立?分析?变化分析??I? ̄? ̄?I??基于GIS的胡焕庸线南端交,??V.汇带的生态效应评估??图1-3技术路线??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GDP预测模型[J]. 顾鹏程,王世新,周艺,刘文亮,尚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2)
[2]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四川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 杨谦,刑立文,赵璐.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2)
[3]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J]. 周亮,周成虎,杨帆,王波,孙东琪. 地理学报. 2017(11)
[4]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J]. 张兴. 中国土地. 2017(01)
[5]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方法、模型与研究框架[J]. 戴尔阜,王晓莉,朱建佳,赵东升. 地理研究. 2016(06)
[6]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J]. 陆大道,王铮,封志明,曾刚,方创琳,董晓峰,刘盛和,贾绍凤,方一平,孟广文,邓祥征,叶超,曹广忠,杜宏茹,张华,马海涛,陈明星. 地理研究. 2016(05)
[7]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评价[J]. 彭曦,陈仲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3)
[8]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趋势——尝试回答李克强总理之问[J]. 陈明星,李扬,龚颖华,陆大道,张华. 地理学报. 2016(02)
[9]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J]. 刘宪锋,潘耀忠,朱秀芳,李双双. 地理学报. 2015(05)
[10]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J]. 周侃,樊杰. 地理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D]. 付强.东北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中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叶京京.四川大学 2007
[2]GIS支持下对高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D]. 马安青.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299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99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