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背景下中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22:20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中职师生搭建了智慧化的教学活动场所,也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智慧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满足了中职学校师生全方位互动交流的需求,使各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型教学项目更加高效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中职课堂创新型教学。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关联主义理论等多种理论,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汇总国内外关于智慧课堂以及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中职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中职智慧课堂教学发展现状,总结出当前中职智慧课堂教学存在过于强调技能学习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习资源未有效整合、师生接受能力不足和信息技术素养欠缺等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成因,得出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足、智慧课堂实践不足、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教师课前准备不足等原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在混合式学习的背景下构建中职学校智慧课...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混合式学习研究进展
1.2.2 智慧课堂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智慧课堂
2.1.2 混合式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混合式教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案设计
3.1.1 调查目的与内容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统计与分析
3.3 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成因分析
4 混合式学习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4.1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目标
4.1.1 总体目标
4.1.2 具体目标
4.2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
4.2.1 教学设计原则
4.2.2 教学设计思路
4.3 中职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模式设计
4.3.1 课前准备阶段
4.3.2 课中互动阶段
4.3.3 课后提升阶段
4.4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评价
4.4.1 线上评价
4.4.2 线下评价
5 混合式学习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5.1 以培养智慧型技能创新人才为目标
(1)教学目标设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设计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
(3)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智慧形成
5.2 以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1)设置的问题或任务难度要适中
(2)问题答案或任务目标要具有开放性
(3)教师引导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
5.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其情感需要
5.4 提升中职师生接受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6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6.1 课程介绍及教学计划
6.2 教学案例设计
6.2.1 课前准备设计
6.2.2 课中互动设计
6.2.3 课后提升阶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J]. 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3)
[2]质量保障与评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院校应用[J]. 马妍,汤佳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5)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单片机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 崔宁,刘向阳. 教育与职业. 2019(02)
[4]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文献检索公选课改革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 朱世琴,吉久明. 图书馆杂志. 2019(01)
[5]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蒙思颖.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04)
[6]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韩晓玲,许娟.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2)
[7]“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职教学策略探析[J]. 刘细发. 职教论坛. 2018(12)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6)
[9]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国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双跨”团队体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J]. 宋余庆,陈权,刘哲,朱轶,潘天红,刘会霞.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3)
[10]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智慧课堂构建、实施和评价[J]. 余华明,龙建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08)
博士论文
[1]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 孙聘.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D]. 杜世纯.中国农业大学 2017
[3]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D]. 张兰廷.中共中央党校 2014
[4]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 亓俊国.天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4569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混合式学习研究进展
1.2.2 智慧课堂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智慧课堂
2.1.2 混合式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混合式教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案设计
3.1.1 调查目的与内容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统计与分析
3.3 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成因分析
4 混合式学习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4.1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目标
4.1.1 总体目标
4.1.2 具体目标
4.2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
4.2.1 教学设计原则
4.2.2 教学设计思路
4.3 中职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模式设计
4.3.1 课前准备阶段
4.3.2 课中互动阶段
4.3.3 课后提升阶段
4.4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评价
4.4.1 线上评价
4.4.2 线下评价
5 混合式学习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5.1 以培养智慧型技能创新人才为目标
(1)教学目标设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设计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
(3)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智慧形成
5.2 以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1)设置的问题或任务难度要适中
(2)问题答案或任务目标要具有开放性
(3)教师引导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
5.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其情感需要
5.4 提升中职师生接受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6 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6.1 课程介绍及教学计划
6.2 教学案例设计
6.2.1 课前准备设计
6.2.2 课中互动设计
6.2.3 课后提升阶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J]. 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3)
[2]质量保障与评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院校应用[J]. 马妍,汤佳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5)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单片机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 崔宁,刘向阳. 教育与职业. 2019(02)
[4]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文献检索公选课改革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 朱世琴,吉久明. 图书馆杂志. 2019(01)
[5]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蒙思颖.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04)
[6]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韩晓玲,许娟.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2)
[7]“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职教学策略探析[J]. 刘细发. 职教论坛. 2018(12)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6)
[9]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国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双跨”团队体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J]. 宋余庆,陈权,刘哲,朱轶,潘天红,刘会霞.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3)
[10]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智慧课堂构建、实施和评价[J]. 余华明,龙建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08)
博士论文
[1]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 孙聘.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D]. 杜世纯.中国农业大学 2017
[3]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D]. 张兰廷.中共中央党校 2014
[4]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 亓俊国.天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15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