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22:26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以微博、微信、QQ、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媒体形式——“微媒体”。“微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从线下转到线上。如何运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一起发展,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是我们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时代课题。本文以“微媒体”作为研究视角,以案例研究的方式选择了重庆工商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比较法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围绕运用“微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这一主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相关研究。本文共包含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是本研究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微媒体”的内涵及特征,阐述了运用“微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结合问卷结果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以及家庭几个方面分析了运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应第三部分的问题,从学校准备和投入不足、思政工作者认识和素养不...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创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微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2.1.1 “微媒体”的内涵
2.1.2 “微媒体”的特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
2.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2.2.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2.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过程
3.2 学校管理层面面临的问题
3.2.1 学校“微媒体”影响力不够
3.2.2 学校“微媒体”专业人才缺乏
3.2.3 学校“微媒体”监管不到位
3.2.4 学校“微媒体”设施不足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3.3.1 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单一
3.3.2 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缺乏
3.3.3 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滞后
3.3.4 利用“微媒体”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工作力度不够
3.4 大学生自身面临的问题
3.4.1 通过“微媒体”关注思政教育相关信息持续度较低
3.4.2 利用“微媒体”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性较低
3.4.3 使用“微媒体”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3.4.4 借助“微媒体”参与教育互动意愿不强
3.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面临的问题
3.5.1 家长借助“微媒体”互动意识低
3.5.2 专门思政“微媒体”平台较少
3.5.3 经营平台“微媒体”环境较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学校准备和投入不足
4.1.1 发挥运用“微媒体”效能效用不充分
4.1.2 提升师生“微媒体”素养措施不到位
4.1.3 系统监管“微媒体”环境机制不健全
4.1.4 更新升级“微媒体”设施投入不充足
4.2 大学生思政工作者认识和素养不高
4.2.1 教育者认识存在偏差
4.2.2 教育者素养相对缺乏
4.2.3 教育者受“试错成本”的影响
4.2.4 教育者获取“微媒体”受众关注度能力差
4.3 大学生自身意识和能力不强
4.3.1 大学生受“微媒体”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不大
4.3.2 大学生用“微媒体”自主教育的意愿不强
4.3.3 大学生对“微媒体”信息的甄别和把控能力不强
4.3.4 大学生在“微媒体”上参与互动能力低
4.4 家长与社会参与和关注不够
4.4.1 家长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关注度不高
4.4.2 社会不重视思政“微媒体”平台的开发和运用
4.4.3 国家尚未构建完善的“微媒体”相关法律法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用“微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5.1 加强学校管理和投入,完善“微管理”
5.1.1 发挥学校“微媒体”的促进作用
5.1.2 加强学校“微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5.1.3 建立学校“微媒体”完整的监管体系
5.1.4 加大学校“微媒体”设施的改造投入
5.2 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素养,提升“微权威”
5.2.1 加强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5.2.2 提升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
5.2.3 丰富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5.2.4 充分利用“微媒体”实现对大学生的意见引领
5.3 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微自我”
5.3.1 合理利用“微媒体”促进自身发展
5.3.2 提升运用“微媒体”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3.3 巧妙应用“微媒体”提升把控信息能力
5.3.4 主动利用“微媒体”参与教育互动
5.4 优化“微媒体”环境,建设“微阵地”
5.4.1 加快建设家校和谐“微媒体”
5.4.2 加大开发思政专门“微媒体”平台力度
5.4.3 加强监管“微媒体”营商环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对“微媒体”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本文编号:3168287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创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微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2.1.1 “微媒体”的内涵
2.1.2 “微媒体”的特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
2.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2.2.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2.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过程
3.2 学校管理层面面临的问题
3.2.1 学校“微媒体”影响力不够
3.2.2 学校“微媒体”专业人才缺乏
3.2.3 学校“微媒体”监管不到位
3.2.4 学校“微媒体”设施不足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3.3.1 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单一
3.3.2 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缺乏
3.3.3 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滞后
3.3.4 利用“微媒体”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工作力度不够
3.4 大学生自身面临的问题
3.4.1 通过“微媒体”关注思政教育相关信息持续度较低
3.4.2 利用“微媒体”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性较低
3.4.3 使用“微媒体”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3.4.4 借助“微媒体”参与教育互动意愿不强
3.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面临的问题
3.5.1 家长借助“微媒体”互动意识低
3.5.2 专门思政“微媒体”平台较少
3.5.3 经营平台“微媒体”环境较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学校准备和投入不足
4.1.1 发挥运用“微媒体”效能效用不充分
4.1.2 提升师生“微媒体”素养措施不到位
4.1.3 系统监管“微媒体”环境机制不健全
4.1.4 更新升级“微媒体”设施投入不充足
4.2 大学生思政工作者认识和素养不高
4.2.1 教育者认识存在偏差
4.2.2 教育者素养相对缺乏
4.2.3 教育者受“试错成本”的影响
4.2.4 教育者获取“微媒体”受众关注度能力差
4.3 大学生自身意识和能力不强
4.3.1 大学生受“微媒体”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不大
4.3.2 大学生用“微媒体”自主教育的意愿不强
4.3.3 大学生对“微媒体”信息的甄别和把控能力不强
4.3.4 大学生在“微媒体”上参与互动能力低
4.4 家长与社会参与和关注不够
4.4.1 家长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关注度不高
4.4.2 社会不重视思政“微媒体”平台的开发和运用
4.4.3 国家尚未构建完善的“微媒体”相关法律法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用“微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5.1 加强学校管理和投入,完善“微管理”
5.1.1 发挥学校“微媒体”的促进作用
5.1.2 加强学校“微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5.1.3 建立学校“微媒体”完整的监管体系
5.1.4 加大学校“微媒体”设施的改造投入
5.2 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素养,提升“微权威”
5.2.1 加强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5.2.2 提升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
5.2.3 丰富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5.2.4 充分利用“微媒体”实现对大学生的意见引领
5.3 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微自我”
5.3.1 合理利用“微媒体”促进自身发展
5.3.2 提升运用“微媒体”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3.3 巧妙应用“微媒体”提升把控信息能力
5.3.4 主动利用“微媒体”参与教育互动
5.4 优化“微媒体”环境,建设“微阵地”
5.4.1 加快建设家校和谐“微媒体”
5.4.2 加大开发思政专门“微媒体”平台力度
5.4.3 加强监管“微媒体”营商环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对“微媒体”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本文编号:3168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16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