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及应对
发布时间:2021-05-07 22:37
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发展迅速,这项技术的应用也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认识世界的方式更加具有参与感的时代,在以往人类自身依靠纯感官无法获得的信息,现在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手段对事物进行补充性说明,使信息在现实世界中被人类感官所获得,最终达到超越现实的目的。技术发展的时代下个人由于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跨越了之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鸿沟。然而,在增强现实技术扩增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范畴、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亦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即使人类的主体性在逐步发生改变,本文将围绕增强现实技术对人类主体性提出的挑战提出应对思路。这项技术对当代人类主体性提出的挑战,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类自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在技术化的发展时代潮流中,人类的主体性意识非常强烈。主体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主体性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人类自身对技术物的依赖愈发严重,人的社会关系和个人能力也愈发趋同化。生活在信息时代所表现出的人类主体性与以往有些不同,主体性意识愈发强烈,就愈容易陷入主体性的迷思之中,从而对人类主体性提出挑战。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文章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第一节 增强现实技术的定义
第二节 增强现实技术呈现形式
第二章 人类主体性的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 主体性概念辨析
第二节 增强现实技术下人的主体性特征
第三章 增强现实技术下人类主体性困境
第一节 主体价值趋同
第二节 主体自身异化
第三节 主客体关系倒置
第四章 走出主体性困境思路
第一节 主体价值层面正向引导
第二节 建立伦理规范制度
第三节 主客体关系和谐共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教育游戏应用及发展前景[J]. 王辞晓,李贺,尚俊杰.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2]从虚拟现实到扩展现实:哲学基础与伦理挑战[J]. 颜青山.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24)
[3]后现象学思想解惑——唐·伊德技术哲学的实用主义与解释学维度[J]. 计海庆.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4]功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J]. 安德鲁·芬伯格,计海庆. 哲学分析. 2011(01)
[5]增强现实及其军事应用研究[J]. 程委,廖学军,李智.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12)
[6]网络、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思考[J]. 周洪英,孙崇勇.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7]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 李桂花. 哲学研究. 2004(01)
[8]“虚拟实在”的哲学解读[J]. 成素梅,漆捷.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5)
[9]虚拟: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J]. 陈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4)
[10]人化自然学说与现代科技革命[J]. 张翼星,王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3)
硕士论文
[1]从主体性困境走向主体性的全面实现[D]. 曹燕妮.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74170
【文章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第一节 增强现实技术的定义
第二节 增强现实技术呈现形式
第二章 人类主体性的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 主体性概念辨析
第二节 增强现实技术下人的主体性特征
第三章 增强现实技术下人类主体性困境
第一节 主体价值趋同
第二节 主体自身异化
第三节 主客体关系倒置
第四章 走出主体性困境思路
第一节 主体价值层面正向引导
第二节 建立伦理规范制度
第三节 主客体关系和谐共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教育游戏应用及发展前景[J]. 王辞晓,李贺,尚俊杰.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2]从虚拟现实到扩展现实:哲学基础与伦理挑战[J]. 颜青山.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24)
[3]后现象学思想解惑——唐·伊德技术哲学的实用主义与解释学维度[J]. 计海庆.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4]功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J]. 安德鲁·芬伯格,计海庆. 哲学分析. 2011(01)
[5]增强现实及其军事应用研究[J]. 程委,廖学军,李智.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12)
[6]网络、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思考[J]. 周洪英,孙崇勇.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7]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 李桂花. 哲学研究. 2004(01)
[8]“虚拟实在”的哲学解读[J]. 成素梅,漆捷.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5)
[9]虚拟: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J]. 陈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4)
[10]人化自然学说与现代科技革命[J]. 张翼星,王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3)
硕士论文
[1]从主体性困境走向主体性的全面实现[D]. 曹燕妮.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74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17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