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情境下视频的交互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08:04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在线视频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系统化学习的途径之一。由于在线视频学习情境下的交互设计具有一定共性,为此提出交互设计模式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与可能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目标用户研究。在通过用户访谈收集需求后,使用开放性编码的方法提取出23个需求点;再通过4次卡片分类迭代进行主轴编码,将需求分为2个层次下的10点需求;为探究每个层次下的核心需求,通过层次分析法中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权重分析,确定同类需求权重。从而建立起了 EP-CF用户需求模型。其次,从如何满足该需求模型出发,本研究对17个典型在线视频学习平台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其交互设计元素上的异同,以及哪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其中不同理念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对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据此总结了 17个在线视频学习中所需的交互设计组成要素及其设计原则。最后,为排除不重要的要素并找到核心要素,本研究通过Kano分析方法,根据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对组成要素进行区分,最终得到9个核心要素与4个备选要素。从而得以建立起在线教育情境下视频媒体的交互设计模式。本...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在线教育的兴起及其非正式学习性质
1.1.2 视频教学是系统化在线学习的主要形式
1.1.3 在线视频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4 在线教育情境下视频媒体交互设计模式的研究缺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在线视频学习现状与交互设计模式理论研究
2.1 在线视频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
2.1.1 在线视频学习的概念与有效性表征
2.1.2 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及在线视频学习的主要分布
2.1.3 在线视频学习平台的类型分析
2.2 交互设计模式与用户研究相关理论
2.2.1 交互设计模式的概念与作用
2.2.2 交互设计模式的层次与种类
2.2.3 交互设计模式的研究方法
2.2.4 扎根理论指导下的用户研究方法
第三章 在线视频学习中的用户需求模型的建立
3.1 在线视频学习中的用户需求提取(一级编码)
3.1.1 研究目标与方法
3.1.2 访谈对象的选取
3.1.3 访谈结果与需求提取
3.2 需求范畴化与需求维度的建立(二级编码)
3.2.1 研究方法:卡片分类
3.2.2 第一次分类:开放式卡片分类
3.2.3 评估方法:封闭式卡片分类一致性评估方法的提出
3.2.4 第二次分类:基于体验动机模型及其修正模型的封闭式卡片分类
3.2.5 复合型需求与需求动机分析
3.2.6 第三次分类:需求范畴化与基于需求维度的二分式卡片分类
3.2.7 总结:“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维度下的用户需求模型
3.3 各需求维度下的需求权重分析(三级编码)
3.3.1 研究方法:层级分析法中的权重分析
3.3.2 判断矩阵的构建
3.3.3 访谈对象的选取
3.3.4 访谈过程
3.3.5 数据分析与权重确定
3.3.6 总结:各维度下的核心需求讨论
3.4 在线视频学习的EP-CF用户需求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P-CF模型的在线视频学习交互设计模式研究
4.1 基于EP-CF模型的在线视频学习交互案例分析
4.1.1 达成好的学习效果(Effect)
4.1.2 体验好的学习过程(Process)——知识理解方面(Comprehension)
4.1.3 体验好的学习过程(Process)——情境体验方面(Feeling)
4.2 对照实验验证:基于EP-CF模型的交互形式有效性评估
4.2.1 实验1:视频学习页章节导航的交互形式探究
4.2.2 实验2:附着在视频之上的共享笔记功能干扰性评估
4.2.3 实验3:问题库呈现方式优化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估
4.2.4 实验4:同学模块优化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估
4.3 在线视频学习页的交互设计组成要素总结
4.3.1 视频播放相关组件
4.3.2 中断型组件
4.3.3 随堂型组件
4.3.4 其他页面相关组件
4.3.5 相关平台机制
4.4 在线视频学习中交互设计组成要素的质量特性评估
4.4.1 研究方法:Kano模型
4.4.2 问卷设计
4.4.3 问卷回收与处理
4.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5 核心组成要素与在线视频学习核心需求间的关系讨论
4.5 在线教育情境下视频媒体的交互设计模式
4.5.1 目标场景描述
4.5.2 核心组成要素及其设计原则
4.5.3 其他页面关键性相关要素及平台机制保证
4.5.4 备选组件、机制及其设计原则
4.5.5 拓展性讨论与总设计原则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卡片分类一致性检验结果
附录2 需求权重分析用户筛选问卷
附录3 需求权重分析受访用户信息
附录4 Kano分析用户问卷
附录5 Kano分析因素分布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MOOC在线深度互动影响因素[J]. 刘艳春,张庆普,李占奎.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5)
[2]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J]. 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A·戴维斯,A·弗里曼,C·霍尔给辛格,V·安娜塔娜额亚婻,殷丙山,高茜,任直,刘鑫驰,曹红岩,王济军,赵广元,邵恒. 开放学习研究. 2017(02)
[3]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1)
[4]教学视频呈现方式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 王健,郝银华,卢吉龙.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3)
[5]基于内录式的MOOCs视频制作与分析[J]. 于青青,冯雪松.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02)
[6]基于草图交互的视频摘要方法及认知分析[J]. 马翠霞,刘永进,付秋芳,刘烨,傅小兰,戴国忠,王宏安.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3(08)
[7]论提高教师远程培训视频课程有效性[J]. 李莹,高国元,徐恩芹.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02)
[8]网络视频课程用户需求调查分析——以大学生为视角[J]. 赵文成,丁正祥. 图书馆学研究. 2012(03)
[9]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 张海燕,陈燕,刘成新. 中国电化教育. 2006(05)
博士论文
[1]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D]. 杨九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MOOC视频界面布局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眼动研究[D]. 孙颖飞.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学习体验设计研究[D]. 张易意.江南大学 2015
[3]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D]. 皮忠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视频课程的设计[D]. 苗冬玲.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高校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 李巧丹.浙江师范大学 2007
[6]对流式视频进行注释的网络点播学习系统的设计研究[D]. 张洁.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93453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在线教育的兴起及其非正式学习性质
1.1.2 视频教学是系统化在线学习的主要形式
1.1.3 在线视频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4 在线教育情境下视频媒体交互设计模式的研究缺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在线视频学习现状与交互设计模式理论研究
2.1 在线视频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
2.1.1 在线视频学习的概念与有效性表征
2.1.2 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及在线视频学习的主要分布
2.1.3 在线视频学习平台的类型分析
2.2 交互设计模式与用户研究相关理论
2.2.1 交互设计模式的概念与作用
2.2.2 交互设计模式的层次与种类
2.2.3 交互设计模式的研究方法
2.2.4 扎根理论指导下的用户研究方法
第三章 在线视频学习中的用户需求模型的建立
3.1 在线视频学习中的用户需求提取(一级编码)
3.1.1 研究目标与方法
3.1.2 访谈对象的选取
3.1.3 访谈结果与需求提取
3.2 需求范畴化与需求维度的建立(二级编码)
3.2.1 研究方法:卡片分类
3.2.2 第一次分类:开放式卡片分类
3.2.3 评估方法:封闭式卡片分类一致性评估方法的提出
3.2.4 第二次分类:基于体验动机模型及其修正模型的封闭式卡片分类
3.2.5 复合型需求与需求动机分析
3.2.6 第三次分类:需求范畴化与基于需求维度的二分式卡片分类
3.2.7 总结:“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维度下的用户需求模型
3.3 各需求维度下的需求权重分析(三级编码)
3.3.1 研究方法:层级分析法中的权重分析
3.3.2 判断矩阵的构建
3.3.3 访谈对象的选取
3.3.4 访谈过程
3.3.5 数据分析与权重确定
3.3.6 总结:各维度下的核心需求讨论
3.4 在线视频学习的EP-CF用户需求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P-CF模型的在线视频学习交互设计模式研究
4.1 基于EP-CF模型的在线视频学习交互案例分析
4.1.1 达成好的学习效果(Effect)
4.1.2 体验好的学习过程(Process)——知识理解方面(Comprehension)
4.1.3 体验好的学习过程(Process)——情境体验方面(Feeling)
4.2 对照实验验证:基于EP-CF模型的交互形式有效性评估
4.2.1 实验1:视频学习页章节导航的交互形式探究
4.2.2 实验2:附着在视频之上的共享笔记功能干扰性评估
4.2.3 实验3:问题库呈现方式优化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估
4.2.4 实验4:同学模块优化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估
4.3 在线视频学习页的交互设计组成要素总结
4.3.1 视频播放相关组件
4.3.2 中断型组件
4.3.3 随堂型组件
4.3.4 其他页面相关组件
4.3.5 相关平台机制
4.4 在线视频学习中交互设计组成要素的质量特性评估
4.4.1 研究方法:Kano模型
4.4.2 问卷设计
4.4.3 问卷回收与处理
4.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5 核心组成要素与在线视频学习核心需求间的关系讨论
4.5 在线教育情境下视频媒体的交互设计模式
4.5.1 目标场景描述
4.5.2 核心组成要素及其设计原则
4.5.3 其他页面关键性相关要素及平台机制保证
4.5.4 备选组件、机制及其设计原则
4.5.5 拓展性讨论与总设计原则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卡片分类一致性检验结果
附录2 需求权重分析用户筛选问卷
附录3 需求权重分析受访用户信息
附录4 Kano分析用户问卷
附录5 Kano分析因素分布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MOOC在线深度互动影响因素[J]. 刘艳春,张庆普,李占奎.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5)
[2]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J]. 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A·戴维斯,A·弗里曼,C·霍尔给辛格,V·安娜塔娜额亚婻,殷丙山,高茜,任直,刘鑫驰,曹红岩,王济军,赵广元,邵恒. 开放学习研究. 2017(02)
[3]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1)
[4]教学视频呈现方式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 王健,郝银华,卢吉龙.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3)
[5]基于内录式的MOOCs视频制作与分析[J]. 于青青,冯雪松.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02)
[6]基于草图交互的视频摘要方法及认知分析[J]. 马翠霞,刘永进,付秋芳,刘烨,傅小兰,戴国忠,王宏安.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3(08)
[7]论提高教师远程培训视频课程有效性[J]. 李莹,高国元,徐恩芹.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02)
[8]网络视频课程用户需求调查分析——以大学生为视角[J]. 赵文成,丁正祥. 图书馆学研究. 2012(03)
[9]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 张海燕,陈燕,刘成新. 中国电化教育. 2006(05)
博士论文
[1]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D]. 杨九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MOOC视频界面布局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眼动研究[D]. 孙颖飞.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学习体验设计研究[D]. 张易意.江南大学 2015
[3]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D]. 皮忠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视频课程的设计[D]. 苗冬玲.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高校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 李巧丹.浙江师范大学 2007
[6]对流式视频进行注释的网络点播学习系统的设计研究[D]. 张洁.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93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19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