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专递课堂中学习者临场感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18:06
  农村教学点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薄弱地带,也是制约当前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阻力。同步互动专递课堂就是运用教育信息化解决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一种尝试。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专递课堂作为一种在线教学方式,它和网络教学一样,存在学习者临场感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研究给专递课堂工作者设计一堂好课提供指导,在提高专递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者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给专递课堂研究者提供了新视角,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专递课堂教学形式的内涵。本文探究专递课堂学习者临场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以X省X县联校网教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多方面收集数据。研究对中心校六位教师及其所教的教学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验证学生和教师的人口学统计特征对学习者临场感的影响;研究使用案例研究法,观察一定量的专递课堂教学视频和分析教师行为,并与中心校教师、教学点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地访谈,总结出影响学习者临场感的教师行为因素。根据以上研究思路,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学生影响因素中,年级对学习者临场感有显著影...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专递课堂中学习者临场感影响因素研究


图1.1技术路线图??

课堂,教师,城镇,教学点


??图2.2农村学生所在的专递课堂教室??一节完整的专递课堂教学是这样的。上课前,中心校教师像传统授课一样,打??开教室多媒体,登录专递课堂教学平台。同时,农村教学点中的辅助教师打开电脑,??等待中心校教师上课。在上课过程中,中心校摄像头和话筒将把主讲教师的声音和??图像收集起来,传送到农村教学点正在上课的班级,学生通过液晶显示屏看到老师??的实时图像,通过音响听到老师的声音。同样,辅助教师所在课堂中的学生的声音??和图像也传送给了主讲教师。通常一个教师往往面对3?4个农村教学点进行上课,??一个液晶显示屏将同时显示3?4个教学点的班级上课情况。教师可以把某一个教学??点教室的画面放大到全屏,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这样可以代替老师在课堂上??的巡视、指导。此外

学习支持,学习者,社会,维度


感包含的三个要素: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这三种临场感相互影??响与作用,构成了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复杂的在线临场感体验,三种临场感的关??系如图2.3所示。这一理论为虚拟社区中在线临场感的测量和构建等方面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为有效促进学生在探宄社区中的认知发展、协作提供可靠的实践框架。??该理论框架为在线学习访宄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焦点。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们认为COI理论框架是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理论。COI理论最初的研宄是在基于文本交互的异步在线学习(即虚拟学习社??区)中,后来延伸到混合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领域。虽然研宄领域不同,但是COI??理论及其三个核心维度依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直被采纳。??/?/支持对话\?\??I社会岛场感一-认知瞄场感1??\?/?\?教胥经K?/?\?/??设氛围选择内容^??\?教学临场感?/?.??图2.3在线临场感三个核心维度??Garrison学者将社会临场感定义为“在一个友好的学习支持环境中学习者的社??会化、情感化表达自己的能力”113]。可以理解为,学习媒体或平台支持学习者彼此??交流,提供情感化表达,从而使学习者感觉到与同伴是联通的,减弱学习者的孤独??感,增强归属感,这样一种感受被称之为社会临场感。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社会??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技术助力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与均衡发展实践[J]. 黄涛,田俊,吴璐璐.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5)
[2]信息化助力农村教学点学生发展的观测与评价——以咸安教学实验区为例[J]. 王继新,陈文竹.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
[3]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2)
[4]信息化助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模式及建议——基于全国8省20县(区)的调查[J]. 张伟平,王继新.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1)
[5]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王忠华,马方,张鸽子.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18)
[6]“三个课堂”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融合存在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 文立,葛庆.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03)
[7]“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J]. 王继新,施枫,吴秀圆.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1)
[8]教学临场感与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行为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初中英语网络研修为例[J]. 张怀浩,林立甲,冷静,任友群.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6)
[9]“后农远”项目的思考——对“农远工程”百校五年发展绩效研究的总结与反思[J]. 王继新,陈梅芬,陈文竹.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1)
[10]移动课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淮安市青浦区为例[J]. 虞克凡.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16)

硕士论文
[1]基于专递课堂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 龚志敏.黄冈师范学院 2018
[2]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网络协作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祁林亭.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课堂互动策略应用研究[D]. 张鸽子.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专递课堂教学互动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 马方.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数字学校”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路径研究[D]. 黄娅.西南大学 2017
[6]面向农村教学点的专递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 李扬.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存在感研究[D]. 徐琦.曲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8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38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