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的红外三维重构移动APP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11-21 13:39
物体的冷热程度主要依据温度来衡量,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也研制出很多测量物体温度的设备,非制冷型红外热成像仪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快速测量、非接触式的测温方法,而且成本非常低,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本论文应用智能化与微型化技术,将传统的移动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开发一款运行速度快、携带方便、性能优越的基于红外热成像三维重构应用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是目前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统,因为其开源性的特点而备受人们关注,很多用户都会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做修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其资源共享的模式大幅降低了成本,扩大了系统的使用市场。随着红外热成像三维重构技术和Android移动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开发一款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红外热成像三维重构应用系统将很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介绍了非制冷型红外热成像三维重构应用系统,将Android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和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组件相结合,搭建Eclipse开发环境并开发出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红外热成像三维重构测温应用系统。并且根据红外热成像三维重构测温应用系统的使用场景,设计了夜视模式和伪彩色...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在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当中,首先是要寻找开发性能非常好的热敏感材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第二章相关技术理论分析三维重构主要是通过多相机多角度拍摄,然后将多角度拍摄的图像进行匹配,算出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得图像中的特征点在三维空间的坐标。红外三维重构主要是对物体表面温度的精确测量,从而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得到图像的三维坐标为用户构建出物体的视觉模型,最终显示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因此,红外辐射测温技术是三维重构的重点,是提升三维重构技术的突破口。本章主要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测温的原理。2.1红外辐射原理2.1.1电磁波谱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众多的科学家和学者都认为,红外辐射一般会存在于电磁波谱的中心位置。当科学家发现了红外线之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发现在可见光的右侧位置,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光线存在,将这种辐射叫做“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一种新发现的光线,它也是光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它也满足光的所有特性。如图2-1所示,为了更加方便的进行研究,把红外波段又细分了几个小的区间,0.76-3m区间为近红外3-6m区间为中红外,6-15m区间为远红外,15-1000m区间为极远红外。图2-1电磁波的频谱因为大气中存在蒸汽、浮尘、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以及悬浮颗粒,物
第二章相关技术理论分析7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被这些气体吸收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子或悬浮颗粒物散射,因此在大气中传输的红外辐射只有特定的波段,可以传输一定红外辐射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当“大气窗口”在0-15m之间,大气中存在的蒸汽、浮尘和臭氧都会对红外辐射产生一定的吸收作用,而且它们所具的吸收带是不一样的。2.1.2红外辐射基本理论黑体作为发射体及吸收体,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红外辐射研究对象。但是在真实生活中,黑体是不存在的,在研究时通过实验获取黑体。与黑体相关的红外热辐射定律有以下三个。(1)普朗克定律黑体在固定温度下辐射随波长的变化分布:(2-1)其。图2-2一定温度下辐射出射度曲线如上图所示,是当温度在500~900K区间的时候黑体辐射出射度曲线,根据上图得到黑体辐射的一些特点:从图2-2的一定温度下辐射出射度曲线可以看出,几乎在不同的温度处都会存在与其相对应的红外辐射的射度,而且每一条红外辐射的射度都与不同的波长是有关系的,而图中的曲线代表的面积则表示为在当前温度下该红外辐射进行的全辐射出射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用车辆夜间驾驶装备发展现状与展望[J]. 蔡滨,曹巍,李斐如,付康. 四川兵工学报. 2015(06)
[2]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技术发展动态[J]. 冯涛,金伟其,司俊杰. 红外技术. 2015(03)
[3]目标温度场对红外成像探测的影响[J]. 何友金,钱昂,刘亮.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5(01)
[4]国产640×512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J]. 雷述宇,方辉,刘俊,何熙. 红外技术. 2013(12)
[5]红外探测器发展需求[J]. 张雪,梁晓庚. 电光与控制. 2013(02)
[6]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技术的新进展[J]. 金伟其,王吉晖,王霞,徐超,陈翼男.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9(01)
[7]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 戴景民,汪子君.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7(01)
[8]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李国华,吴立新,吴淼,曲敬信.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4(03)
[9]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钛酸锶钡铁电薄膜材料研究项目通过鉴定[J]. 技物. 红外. 2001(05)
博士论文
[1]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温度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 王华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3
[2]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李云红.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3]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D]. 邢素霞.南京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FPGA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D]. 易波.南京理工大学 2013
[2]距离及视场角对近红外热像仪精度影响的研究[D]. 赵玥.东北大学 2012
[3]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张杰.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改进[D]. 蔡良锋.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研究[D]. 孙丽.长春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9610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在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当中,首先是要寻找开发性能非常好的热敏感材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第二章相关技术理论分析三维重构主要是通过多相机多角度拍摄,然后将多角度拍摄的图像进行匹配,算出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得图像中的特征点在三维空间的坐标。红外三维重构主要是对物体表面温度的精确测量,从而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得到图像的三维坐标为用户构建出物体的视觉模型,最终显示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因此,红外辐射测温技术是三维重构的重点,是提升三维重构技术的突破口。本章主要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测温的原理。2.1红外辐射原理2.1.1电磁波谱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众多的科学家和学者都认为,红外辐射一般会存在于电磁波谱的中心位置。当科学家发现了红外线之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发现在可见光的右侧位置,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光线存在,将这种辐射叫做“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一种新发现的光线,它也是光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它也满足光的所有特性。如图2-1所示,为了更加方便的进行研究,把红外波段又细分了几个小的区间,0.76-3m区间为近红外3-6m区间为中红外,6-15m区间为远红外,15-1000m区间为极远红外。图2-1电磁波的频谱因为大气中存在蒸汽、浮尘、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以及悬浮颗粒,物
第二章相关技术理论分析7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被这些气体吸收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子或悬浮颗粒物散射,因此在大气中传输的红外辐射只有特定的波段,可以传输一定红外辐射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当“大气窗口”在0-15m之间,大气中存在的蒸汽、浮尘和臭氧都会对红外辐射产生一定的吸收作用,而且它们所具的吸收带是不一样的。2.1.2红外辐射基本理论黑体作为发射体及吸收体,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红外辐射研究对象。但是在真实生活中,黑体是不存在的,在研究时通过实验获取黑体。与黑体相关的红外热辐射定律有以下三个。(1)普朗克定律黑体在固定温度下辐射随波长的变化分布:(2-1)其。图2-2一定温度下辐射出射度曲线如上图所示,是当温度在500~900K区间的时候黑体辐射出射度曲线,根据上图得到黑体辐射的一些特点:从图2-2的一定温度下辐射出射度曲线可以看出,几乎在不同的温度处都会存在与其相对应的红外辐射的射度,而且每一条红外辐射的射度都与不同的波长是有关系的,而图中的曲线代表的面积则表示为在当前温度下该红外辐射进行的全辐射出射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军用车辆夜间驾驶装备发展现状与展望[J]. 蔡滨,曹巍,李斐如,付康. 四川兵工学报. 2015(06)
[2]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技术发展动态[J]. 冯涛,金伟其,司俊杰. 红外技术. 2015(03)
[3]目标温度场对红外成像探测的影响[J]. 何友金,钱昂,刘亮.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5(01)
[4]国产640×512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J]. 雷述宇,方辉,刘俊,何熙. 红外技术. 2013(12)
[5]红外探测器发展需求[J]. 张雪,梁晓庚. 电光与控制. 2013(02)
[6]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技术的新进展[J]. 金伟其,王吉晖,王霞,徐超,陈翼男.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9(01)
[7]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 戴景民,汪子君.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7(01)
[8]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李国华,吴立新,吴淼,曲敬信.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4(03)
[9]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钛酸锶钡铁电薄膜材料研究项目通过鉴定[J]. 技物. 红外. 2001(05)
博士论文
[1]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温度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 王华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3
[2]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李云红.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3]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D]. 邢素霞.南京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FPGA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D]. 易波.南京理工大学 2013
[2]距离及视场角对近红外热像仪精度影响的研究[D]. 赵玥.东北大学 2012
[3]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张杰.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改进[D]. 蔡良锋.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研究[D]. 孙丽.长春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9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50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