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混合学习环境下基于深度学习路线模型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师范生公共课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9 01:40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多个文件都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这决定了师范生在未来教学中至少要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师范生将更多地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开展教学,二是师范生要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本应是师范生在教师教育学习阶段深刻体验如何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承载,是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的关键课程。但由于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过于强调技术知识、技术操作等浅层内容的学习,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有必要通过新的课程学习路径设计,重新拾起该课程应有的价值。为此,笔者基于深度学习路线模型(Deeper Learning Cycle,即DELC模型),以混合学习环境条件下的深度学习为目标,对《现代教育技术》师范生公共课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实施教学,考查基于DELC模型的教学是否能够促进了师范生的深度学习。在本研究中,师范生的深度学习体现包含了以课程学习满意度、交互性和参与度为表征的课程学习体验、以参与讨论深度为表征的认知学习深度、以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为表征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三...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混合学习环境下基于深度学习路线模型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师范生公共课为例


DELC(深度学习路线)模型

数量分布,混合学习,现状,环境


第二章文献综述-19-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基于该研究领域相关的有价值的纸质或电子的文献资料,对“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和“深度学习路线模型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一、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虽然黎家厚教授的团队在2005年发表了一系列与深度学习有关的文章,但是直到2012年,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才慢慢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在“知网”、“百度学术”等学术数据库中以“混合学习”、“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深度学习”、“deeplearning”和“blendedlearning”为主要关键词对相关的学位论文和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并且对论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确认之后,剔除掉与教育领域无关的文章,最后得到如图2-2所示的数量分布情况。其中,期刊文献有41篇,占总数的63.1%,不少文献发表在《中国远程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硕博论文有25篇,占总数的38.5%。并且,从2015年开始,国内教育领域对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在逐年递增,到2018年12月为止也已经有25篇相关研究能被检索到。图2-2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现状此外,笔者对检索到的国内文献进行更进一步地归类和分析发现,现阶段国内混合学习环境下深度学习的研究集中于教学理论或模式的实践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或量表开发、理论研究综述、学习影响因素、行为分析或模式构建等四个方面。各

混合学习,现状,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方启梅硕士学位论文-20-部分具体数量如图2-3所示。由图表可知数量最多的是教学理论或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占32%,在评价指标体系和量表开发类的研究较为欠缺,只占9%。此外,为了更熟悉深度学习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研究内容,笔者又对各个方向的关键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解读。图2-3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现状(一)理论研究而近几年国内的理论研究综述类相关文献也偏少,主要在实施建议、研究进展、关键要素、研究综述等方面的研究:(1)在实施建议方面,吴长城等人针对推动我国“云学习”平台的建设,提出在学习效果保障上采用混合学习方式,开放共享“云学习”支持服务;在教与学的实施上,精心设计“大问题”,促进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1]。(2)在研究进展方面,吴亚婕等人发现混合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未来高等教育将探索混合什么教学内容及如何进行深度混合;可以通过协作学习将自主学习与交互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度学习效果;而在线学习社区中的互动和交流在于讨论,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研究主题涉及协作问题[2]。(3)在关键要素方面,戴永辉等人提出人工智能在混合教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促进互动教学和浸润式情感教学、推动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等方面,并且人工智能发展和混合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被辩证看待[3]。(4)在研究综述方面,熊才平等人对2015到2017年教育技术领域期刊进行了文献综述,发现教育技术研究也面临着零[1]吴长城,刘选,李端.全球云学院的架构设计及其对我国云学习的实践观照[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88-96.[2]吴亚婕,刘春萱.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J].开放学习研究,2017(01):28-36.[3]戴永辉,徐波,陈海建.人工智能对混合式教学的促进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混合学习实践研究[J]. 方启梅,包正委,杨宁.  数字教育. 2019(01)
[2]面向混合学习环境的大学生深度学习量表编制[J]. 李玉斌,苏丹蕊,李秋雨,任永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2)
[3]混合学习中基于雨课堂的深度学习探究——以“多媒体创作基础及应用”课程为例[J]. 李妍,朱永海,丁智.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1)
[4]《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 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0)
[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证研究:类型与应用模式——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017年195篇实证研究论文为例[J]. 刘选,田党瑞,汪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04)
[6]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跨越式教学模式为例[J]. 乐会进,朱慧.  中小学电教. 2018(Z2)
[7]社会和技术视角下的MOOC平台评估——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J]. 方启梅,包正委.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8]促进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实施研究[J]. 刘陶,苏丹蕊.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4)
[9]人工智能对混合式教学的促进及生态链构建[J]. 戴永辉,徐波,陈海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02)
[10]教育技术:研究进展及反思[J]. 熊才平,戴红斌,葛军.  教育研究. 2018(03)

博士论文
[1]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D]. 杜世纯.中国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旨向深层学习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研究[D]. 杨璐纯.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2]混合学习环境下面向参与度的学习行为分析研究[D]. 钟薇.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生深度学习评价研究[D]. 刘丽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7
[4]芬兰“以研究为基础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曹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7
[5]基于Nvivo的高中化学优质课教学行为特征研究[D]. 李曼.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效果研究[D]. 高月.陕西师范大学 2017
[7]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D]. 韩庆英.西北师范大学 2017
[8]面向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助学微策略优化研究[D]. 李曼曼.华东师范大学 2017
[9]SPOC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晓晓.山东师范大学 2016
[10]基于Moodle平台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胜任力测评研究[D]. 黄庆双.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25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525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