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移动3D应用交互模式及设计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07:02

  本文关键词:移动3D应用交互模式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移动3D应用是在移动终端上以仿真现实世界三维视觉效果,来进行用户界面展示的应用软件。当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移动终端上的3D应用也在不断增加。由于3D类应用在视觉结构上和真实世界极其相似,对比2D类应用,3D类应用更能在空间模拟、物理仿真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并且让用户获得更具有震撼效果的视觉体验。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移动3D应用还未形成严谨、科学的交互知识体系,也没有具有指导意义的移动3D应用交互设计思想。本文以移动3D应用领域的交互模式及交互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移动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特性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对比在PC端的3D应用交互方式,从平台特性和应用环境等多方面对移动端的3D应用交互方式特性进行分析;第三,从分析大量移动3D应用交互案例出发,总结归纳移动3D应用的分类和交互模式;第四,结合移动端平台特性和移动端用户感知模型提出一套移动3D应用交互设计的原则和策略;第五,总结出一套实用的移动3D应用交互设计流程,并实践的以此流程进行移动3D应用的交互设计;最后,以Nielsen的系统可用性测试量表为依据,整理出一套客观的符合移动3D应用特性的评价标准,并用实例来进行验证分析。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a)使得移动3D交互设计领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b)从大量实例出发,对移动3D应用的交互模式进行了技术性的分类分析;(c)本文以经典的交互理论为指导,根据移动端平台特性,结合移动端用户体验模型提出了一套针对移动3D应用的交互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d)提出针对移动3D应用交互方式可用性的评价标准,并将本文提出的评价标准应用到具体的移动3D交互案例分析中。
【关键词】:移动终端 移动3D应用 3D交互设计 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课题背景11-15
  • 1.1.1 移动端与移动互联网概述11-13
  • 1.1.2 3D用户界面概述13-14
  • 1.1.3 交互设计14-15
  • 1.2 课题研究现状15-18
  • 1.2.1 移动3D视觉技术研究状况15-16
  • 1.2.2 国内外移动3D交互设计相关研究及现状16-18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8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18-19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9
  • 1.6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文章结构19-20
  • 1.7 本章总结20-21
  • 第2章 移动端与移动端交互21-31
  • 2.1 移动端发展历程21-23
  • 2.2 移动端交互特点及方式23-28
  • 2.2.1 移动端的特性23-24
  • 2.2.2 移动端多传感器支持下的交互方式24-28
  • 2.3 移动端3D交互的新技术28-30
  • 2.4 本章总结30-31
  • 第3章 移动3D应用的分类及交互模式深析31-42
  • 3.1 移动3D应用分类31-33
  • 3.1.1 伪3D应用31-32
  • 3.1.2 空间模拟式3D应用32
  • 3.1.3 空间完整渲染式3D应用32-33
  • 3.2 不同用户行为下的交互模式33-41
  • 3.2.1 视角变换的交互模式33-37
  • 3.2.2 移位操作的交互模式37-39
  • 3.2.3 功能操作的交互模式39-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移动3D交互用户感知模型42-48
  • 4.1 视觉感知42-45
  • 4.2 听觉感知45-46
  • 4.3 触觉感知46
  • 4.4 沉浸式体验46-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移动3D交互设计原则及策略探析48-63
  • 5.1 移动3D交互设计原则48-52
  • 5.1.1 现有的设计原则48-49
  • 5.1.2 移动3D应用交互设计原则49-52
  • 5.2 移动3D交互设计策略52-55
  • 5.2.1 借助现实世界的隐喻52-54
  • 5.2.2 多感官调动54-55
  • 5.2.3 NUI交互设计55
  • 5.3 移动3D交互设计流程与实践55-62
  • 5.3.1 移动3D交互设计流程55-56
  • 5.3.2 移动3D交互设计实践——3D魔方转动交互设计56-62
  • 5.4 本章小结62-63
  • 第6章 移动3D应用交互方式评价标准63-71
  • 6.1 设计领域的评价标准63-64
  • 6.2 移动3D应用交互方式的评价标准64-66
  • 6.3 评价模型66
  • 6.4 评价模型的实践应用66-70
  • 6.4.1 案例描述66-67
  • 6.4.2 案例调研数据获取67-68
  • 6.4.3 调查结果分析评述68-70
  • 6.5 本章小结70-71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71-72
  • 7.1 总结71
  • 7.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一华;段然;;信息流稳定通信中交互模式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1年07期

2 黎春兰;邓仲华;;云计算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3 彭淑芬;何泾沙;高枫;;基于基础交互模式的间接交互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彭淑芬;何泾沙;高枫;;基于模糊Petri网的网络交互模式的建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2期

5 苏大龙;;高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交互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5期

6 彭淑芬;何泾沙;高枫;;间接交互模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史凯;;网络在课业交互模式中的开发分析[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8 张书义;;网络课程交互模式与控制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06期

9 孙林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模式[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王天欣;张征;;基于ACT-R模型的互联网交互模式库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晓静;面向老龄用户的计算机界面交互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叶思巧;移动3D应用交互模式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王天欣;基于认知行为和敏捷开发的互联网交互模式库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黄珊;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滕利炜;交互模式在中学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纪红霞;现代交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7 张晓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交互模式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铁红玲;语篇转换能力之互动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飞;基于Pi-演算的Agent交互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移动3D应用交互模式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414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