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图像的拼接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阵列图像的拼接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图像拼接是指将一组具有一定范围相互重叠区域的几幅相关联的图像拼接成一幅广视角、高分辨率的图像,相比于从硬件方面得到广角图像,图像拼接算法花费代价小、易实现。对于图像拼接的操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相机所拍摄的两幅图像的拼接,以及拍摄于同一镜头多幅图像的全景图像拼接。本实验的实验环境是3×3的阵列相机模组,研究该环境下所拍摄阵列图像的图像拼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光场成像技术的背景及意义,并对三种光场相机:Lytro相机、Raytrix 3D光场相机以及Pelican光场相机进行系统对比及介绍;随后对本文所研究的阵列图像及所使用的拍摄设备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2.归纳总结了图像拼接技术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3.介绍图像拼接技术的基本原理。4.归纳总结SIFT (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并针对阵列图像拼接技术的研究将以准确率高著称的SIFT匹配算法引入到本文阵列图像拼接算法中,在本文算法应用于阵列图像前,先使用普通相机拍摄的模拟阵列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初步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可移植性。随后应用阵列镜头模组分别对单个物体、多个物体进行单次以及横、纵向移动后的多次拍摄,对一组及多组阵列图像进行拼接实验,通过大量的拼接实验以及拼接效果验证本文算法的可适性以及可行性,实现了阵列图像的拼接。5.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我们可以看到该研究领域有着很广泛的研究空间。针对于本文所呈现出的拼接效果图中所含有的拼接痕迹,我们看到了对算法进行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硬件方面,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其余镜头调至不同的焦距,以便拍摄出不同景深的图像,并研究是否可以得到优化的实验效果。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为以下三点:1.将SIFT算法应用到阵列相机中,成功实现了算法的推广与应用领域的扩充。2.突破了传统单目镜头对拍照的本质限制,真正实现了一次拍摄,多幅成像,并将阵列模组进行了水平以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分别对单个物体、多个物体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充分论证了本文算法对于阵列图像的可适性以及可行性,从而使得图像处理有了新的研究领域。3.一次拍摄获取多幅图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省时高效。此过程中将传统相机多次拍摄时间压缩为阵列镜头单次拍摄时间;传统相机每两张图像逐个拼接时间优化为所有图片单次拼接时间,实现拍摄、拼接用时最优化,最大限度节省时间。
【关键词】:光场成像 阵列图像 SIFT特征 特征提取 特征匹配 图像拼接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光场成像及阵列图像简介9-16
- 1.1 光场成像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光场相机产品介绍10-12
- 1.2.1 Lytro相机10
- 1.2.2 Raytrix 3D光场相机10-11
- 1.2.3 Pelican光场相机11-12
- 1.3 光场成像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4 阵列图像简介13-15
- 1.4.1 阵列图像13-14
- 1.4.2 本文实验背景14-15
- 1.5 本文框架15
- 1.6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图像拼接技术简介16-19
- 2.1 图像拼接技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6-17
- 2.2 图像拼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7-18
- 2.2.1 国外现状17
- 2.2.2 国内现状17-18
- 2.3 本章小结18-19
- 第三章 图像拼接算法基本原理19-27
- 3.1 图像的获取19-20
- 3.2 特征提取20-21
- 3.3 特征匹配21
- 3.4 单应估计21-25
- 3.5 图像融合25
- 3.6 完成拼接25-26
- 3.7 本章小结26-27
- 第四章 基于SIFT特征的阵列图像拼接27-67
- 4.1 SIFT算法27-32
- 4.1.1 SIFT特征提取27-31
- 4.1.2 SIFT特征匹配31-32
- 4.2 本文算法32-33
- 4.3 算法可行性验证33-38
- 4.4 本文实验环境38-40
- 4.5 实验步骤与结果40-44
- 4.6 单次拍摄多组实验结果44-53
- 4.6.1 基于两物体阵列图像的拼接44-49
- 4.6.2 基于三物体阵列图像的拼接49-53
- 4.7 横纵向移动阵列模组的图像拼接53-65
- 4.8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67-69
- 5.1 论文工作总结67
- 5.2 未来工作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鹤明;许传龙;王式民;;阵列式静电传感器灵敏场分布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2 冯国英,吕百达;多段阵列式放大器特性的计算模拟[J];光学学报;1999年08期
3 黄英;李浩洋;张玉刚;张津源;李新潮;马金凤;;一种新型柔性触觉阵列传感器标定平台的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刘钧誉;李华;曾德查;;阵列式多针—柱电极装置实现离子风的实验与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10期
5 贺莹;荣德生;李洪珠;;阵列式集成磁件耦合度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4期
6 杜建红;汪红兵;李志荣;;阵列式Cymbal结构设计及俘能数学模型的建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李德胜,张鹏飞,藤田博之;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磁性开关阵列[J];传感器技术;2000年05期
8 王成程,郑万国,於海武,贺少勃,刘勇,张小民;4×2×3阵列式放大器参数测量系统优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5期
9 朱耆祥;ICF驱动系统中新型阵列式镜架的设计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6期
10 付飞飞;许传龙;王式民;闫勇;;基于阵列式静电传感器的密相气力输送煤粉颗粒运动特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洪珠;孟威;杨玉岗;;阵列式集成磁件在四相电压调整模块中的应用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高鹤明;许传龙;王式民;;阵列式静电传感器有限元仿真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余彬海;李军政;;大功率LED封装技术的新发展——平面阵列式封装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LED产业研讨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付晶晶;姜岩峰;;中医用高精度阵列式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卓俊骐;王磊;沙洪;;高密度阵列式脉象检测系统的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李琨;;阵列式结构消声器对地铁运行的节能影响研究[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明;阵列式自动拣选系统配置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邬林;微梁阵列生化传感器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郭清;光敏象限阵列与磁敏线阵列兼容CMOS数模混合传感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刘波;涡流阵列无损检测中裂纹参数估计和成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周乐川;水下有机物阵列式荧光原位高精度检测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翠;纸基阵列传感芯片的制备和可视化检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耿艳荣;阵列图像的拼接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陈超;阵列式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4 裴钰;基于线型阵列式超声波气密性检测定位系统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侯锦亮;阵列式激光靶测速系统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北大学;2015年
6 周鑫;256光电管阵列四象限CMOS光电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晨曦;船用阵列式电磁检测系统的研发[D];集美大学;2010年
8 李洪珠;开关变换器中阵列式平面集成磁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9 李双阳;阵列式核磁共振找水仪的发射装置研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李益栋;阵列式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与噪声抑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阵列图像的拼接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41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