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互联网应用聚合平台升级方案及实现

发布时间:2017-07-07 23:16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应用聚合平台升级方案及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应用聚合 互联网 第三方用户鉴权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和互联网产品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冲击与日俱增,人们对互联网产品进行整合的需求愈发明确,因此互联网应用聚合平台随之诞生。互联网应用聚合平台项目立足于创建统一平台,对互联网应用进行分类整合,方便人们快速准确获取服务信息。项目总共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主要进行应用聚合平台基础架构搭建。但一期应用聚合平台在生产环境运行过程中发现有一定业务缺陷。首先平台用户来源渠道单一,即仅支持本地用户。其次平台应用接入能力有限,无法整合当前其他地市自运营平台实现应用资源共享。因此应用聚合平台解决方案需要升级,平台需投入二期建设。应用聚合平台二期项目主要有两个建设目标,第一目标是拓展平台用户来源渠道,增加平台用户数。第二目标是拓展平台应用接入渠道,将地市自运营平台整合到应用聚合平台,进行地市自运营平台的集中化管理并引入其应用接入能力。针对平台二期项目建设目标,应用聚合平台需升级用户中心模块和应用托管模块。用户中心模块主要与第三方系统用户鉴权中心对接,升级登录注册等用户管理业务方案,实现应用聚合平台与用户鉴权中心系统之间的用户整合,达到拓展用户来源的目标。应用托管模块主要与地市自运营平台对接,升级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方案,从而达到拓展应用接入渠道的目标。因此,论文首先进行用户分析,阐述了应用聚合平台对接用户鉴权中心系统和地市自运营平台后新增的用户类型及特征。然后介绍了用户中心模块和应用托管模块的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需求分析完成后,论文详细阐述了用户中心模块和应用托管模块的业务升级方案,介绍了主要业务接口及数据库表设计。平台升级方案设计完成后,论文介绍了用户中心模块和应用托管模块升级方案的实现思路,最后对应用聚合二期平台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并总结了项目工作和平台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二期项目建设,应用聚合平台成功对接第三方用户鉴权中心系统和地市自运营平台。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用户中心模块和应用托管模块的正确性;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模块能够承载的关键业务量。项目整体达到客户需求,成功完成验收。
【关键词】:应用聚合 互联网 第三方用户鉴权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应用聚合平台项目及论文背景9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9-10
  • 1.3 应用聚合平台项目一期介绍10-12
  • 1.3.1 应用聚合平台一期架构及说明10-11
  • 1.3.2 应用聚合平台业务建设情况与不足11-12
  • 1.4 论文组织结构12
  • 1.5 本章小结12-14
  • 第二章 应用聚合平台升级需求分析14-18
  • 2.1 应用聚合平台升级目标14
  • 2.2 用户分析14-15
  • 2.2.1 管理员14-15
  • 2.2.2 最终用户15
  • 2.3 平台升级功能需求15-16
  • 2.3.1 用户中心模块需求15-16
  • 2.3.2 应用托管模块需求16
  • 2.4 平台升级非功能需求16-17
  • 2.5 本章小结17-18
  • 第三章 平台升级方案设计18-43
  • 3.1 平台升级架构说明18-19
  • 3.2 用户中心模块设计19-34
  • 3.2.1 登录业务场景设计19-27
  • 3.2.2 注册业务场景设计27-32
  • 3.2.3 用户中心模块数据表设计32-34
  • 3.3 应用托管模块设计34-42
  • 3.3.1 应用生命周期状态34-35
  • 3.3.2 应用上线流程设计35-37
  • 3.3.3 应用预下线流程设计37
  • 3.3.4 应用下线流程设计37-38
  • 3.3.5 应用托管模块接.说明38-39
  • 3.3.6 应用托管模块数据表设计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平台升级方案实现43-52
  • 4.1 用户中心模块实现43-50
  • 4.1.1 登录业务场景实现43-46
  • 4.1.2 注册业务场景实现46-50
  • 4.2 应用托管模块实现50-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平台升级测试52-60
  • 5.1 应用聚合平台环境搭建52-54
  • 5.2 功能测试54-58
  • 5.2.1 用户中心模块测试54-57
  • 5.2.2 应用托管模块测试57-58
  • 5.3 性能测试58-59
  • 5.4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总结60-61
  • 6.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3
  • 致谢63-64
  • 附件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旭明;;移动终端鉴权技术的演进[J];移动通信;2005年12期

2 江虹,陆斌,刘辉,李乐民;移动网络前向指针策略的鉴权管理研究[J];通信学报;2004年09期

3 唐剑峰,吕志虎;增强型安全SIM卡技术方案[J];电信科学;2004年12期

4 张余,常永宇,于鹏;cdma2000 1x EV-DO网络中一种新的接入鉴权方案[J];现代电信科技;2005年08期

5 郭达;张尼;张智江;;SIM卡复制原理及防范措施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09年06期

6 雨飘;对手机加密多一层了解[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0年S2期

7 李婧,刘正军,谭水英;UMTS接入安全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年01期

8 韩东霞;侯一民;;一种新型3G鉴权实现方案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11期

9 何红永,唐晓梅;数字移动通信中的用户鉴权[J];移动通信;2001年07期

10 黄显明;;一种提高移动通信系统鉴权机密性的安全智能卡方案[J];无线通信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磊;律斌;;一种改进的小灵通鉴权技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章坚武;;鉴权对移动性管理模型及性能的影响[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萧用森;;从GSM到3G信息安全体系的探讨[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8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纪权;;2/3 G网络重选时间优化研究[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杜艳艳;;WiMAX与移动网络融合的鉴权问题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杰华;CDMA1x EV-DO鉴权探讨[N];通信产业报;2003年

2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平;GSM系统织就六重“安全网”[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记者 刘福明 通讯员 赵殿杰;内蒙古联通改进服务短板[N];人民邮电;2013年

4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平;GSM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 苏民生;1x RTT到1x EV-DO混合模式测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豪;互联网应用聚合平台升级方案及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轶佳;3G网络中的用户接入鉴权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侯yN寒;电信能力开放平台中鉴权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井明镜;增值业务统一认证鉴权架构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栾宇;鉴权机制在清场车GPS无线传输系统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阳;IMS网络鉴权协商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涛;移动网HLR/HSS融合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赵志华;基于TD-SCDMA专网MAP协议鉴权过程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毅;HLR中应用多组K2/K4及多种加密算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裴胜鲁;3G-WLAN融合网络鉴权与密钥协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2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532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