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体系知识及其创造机制分析——基于大连软件园的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集群体系知识及其创造机制分析——基于大连软件园的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集群创新 集群竞争力 体系知识 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
【摘要】:[目的/意义]集群体系知识为集群及其成员带来可持续的整体竞争优势,但其内容维度和特性尚缺乏权威阐释,体系知识的创造机制还处于黑箱状态,揭示体系知识的内容维度及创造机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集群知识理论,并推动集群创新和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方法/过程]采用单案例的研究方法,选择了大连软件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访谈数据、档案数据和文件资料,将所获得的二手资料与一手资料交叉验证,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研究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提炼出了制度、产业氛围、惯例和普遍的互惠意识作为体系知识四要素,并依据体系知识的形成及作用,划分为主导维度、自发维度及依存维度。揭示了集群体系知识具有偏隐性、根植性,整合性、路径依赖性和知识壁垒性五个特性,进一步阐述了体系知识的创造机制。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集群创新 集群竞争力 体系知识 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对集群体系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交换有效性的中介作用”(编号:71171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防御定向、动机氛围对组织中知识隐藏的影响研究”(编号:71571036) 东北财经大学优秀科研人才项目(编号:DUFE2015R07);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支持计划(编号:XKT-2014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9;F272
【正文快照】: Li Hao Huang Jian Zhang Hongjie(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Dalian 116025)0引言集群具有产业属性和地理集中特性,可以降低成员间交易成本、有效利用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声誉等群体财富[1]。作为一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皎平;侯楠;徐雷;;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竞争程度调节效应[J];科研管理;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剑锋;;知识溢出、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2 杜伟;完善R&D激励机制方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3 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4 刘海潮;李垣;;竞争压力、战略变化、企业绩效间的结构关系——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的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2期
5 李庆满;杨皎平;金彦龙;;集群内部竞争、技术创新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绩效[J];管理学报;2013年05期
6 杨皎平;金彦龙;戴万亮;;网络嵌入、学习空间与集群创新绩效: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6期
7 魏江;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03年04期
8 张杰;张少军;刘志彪;;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9 张昕;李廉水;;制造业聚集、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以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10 杨皎平;刘丽颖;牛似虎;;集群企业竞争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基于集群企业同质化程度的视角[J];软科学;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芳;;网络新字词的创造机制及其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12期
2 王毅;构架—元素知识创造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1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张茉楠;人民币货币创造机制正在变化[N];中国财经报;2013年
2 北京腾驹达猎头董事长,国际人力资本网总裁 景素奇;企业只有8种人,谁有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3 景素奇;企业里8种人,谁有用?如何用?[N];经理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楷婧;集群体系知识创造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6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54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