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及成像特性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及成像特性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层析成像 色散补偿 相移法去镜像 折射率测量 医学成像
【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非接触、非破坏性的三维成像技术,该技术相比于其他光学层析成像手段具有高分辨率、高成像深度的优势,在生物医学、光学检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光谱仪技术,无需进行轴向扫描即可获得样品内部的层析结构,频域OCT在成像速度和灵敏度上相对于时域OCT有很大优势,已逐渐成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主流技术之一。本文对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的成像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中心波长为840nm的超辐射半导体激光器(SLD)作为光源,搭建了光纤光路的频域OCT实验系统,并且自主编写用于实验系统测控的LabVIEW软件,可实现对实验过程的自动化测控,并初步实现了层析图的实时采集、重建和显示。对影响层析图成像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编写完整的层析图重建算法程序,包括均匀波数重采样算法、相移去镜像算法、色散补偿算法在内的优化成像质量的算法。采用移位复用复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方法,通过将参考镜虚像位置依次移到样品特定待测深度,获取整个样品感兴趣深度区域的高质量成像。进一步结合横向扫描,对多层堆叠的盖玻片样品进行了移位复用层析成像实验。本文对层析图畸变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对不同种畸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层析图的畸变与折射率关系,得到一种准确快速测量的折射率方法,并且对盖玻片的折射率进行验证实验。对多层错位堆叠的盖玻片进行折射率测量实验,只需要一幅层析图就可获得多组数据,从而可快速获得准确测量结果。并且,通过算法对畸变的层析图进行矫正,从而获得样品结构正确的层析图。
【关键词】:层析成像 色散补偿 相移法去镜像 折射率测量 医学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39;TP39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研究意义8
- 1.2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8-10
- 1.3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优势与应用10-12
- 1.3.1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特点10-11
- 1.3.2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主要应用11-12
-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意义12-14
- 第2章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基本理论14-26
- 2.1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原理14-16
- 2.2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性能16-20
- 2.2.1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成像深度16-18
- 2.2.2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18-19
- 2.2.3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探测灵敏度19-20
- 2.3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缺陷20-25
- 2.3.1 共轭像逡逑21-22
- 2.3.2 波数空间非均匀采样22-24
- 2.3.3 混叠现象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搭建与自动化控制26-40
- 3.1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硬件分析26-33
- 3.1.1 SLD光源28-29
- 3.1.2 CCD探测器29-30
- 3.1.3 闪耀光栅30-31
- 3.1.4 横向扫描器件31-33
- 3.2 基于LabVIEW的频域OCT成像实验控制系统开发33-38
- 3.2.1 Lab VIEW软件简介33
- 3.2.2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硬件控制部分开发33-34
- 3.2.3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软件开发34-38
- 3.3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频域OCT图像重建算法与成像质量优化研究40-54
- 4.1 相移去镜像算法40-43
- 4.2 波数空间重采样算法43-47
- 4.3 色散补偿算法47-49
- 4.4 移位复用复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49-53
- 4.4.1 移位复用复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方法原理49-51
- 4.4.2 移位复用复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方法实验51-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图像畸变应用及其矫正54-60
- 5.1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图像畸变原理54-55
- 5.2 图像畸变在样品折射率测量中的应用55-59
- 5.2.1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法测量折射率原理55-56
- 5.2.2 利用层析图畸变对盖玻片折射率测量56-57
- 5.2.3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层析图畸变矫正57-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C.Bhattacharya;果宝智;;折射率测量[J];光学技术;1990年02期
2 孙桂林;一种折射率测量新方法[J];应用光学;1995年01期
3 李晖,谢树森,陆祖康;色散、群速与群折射率[J];光子学报;1999年12期
4 雷华,鲁阳,潘勤敏;用干涉原理测定液体折射率的新方法[J];光学技术;2001年05期
5 姜良广,孙鹏;水的折射率与波长间函数关系的模型[J];光谱实验室;2002年04期
6 姜良广,孙 鹏;水的折射率与波长间函数关系的模型[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金清理,柯见洪;用掠入射法测量液体折射率和浓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年03期
8 廖立新;向继文;米贤武;;显微镜法中物体高度对折射率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周文平;宋连科;王兰;李国良;倪志波;王静;;精确测量棱镜材料折射率的改进方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卫红;;三棱镜折射率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敬;刘星云;;新型液体折射率测量仪的研制[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王素红;;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及不确定度分析[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解延雷;朱民;辛督强;苏颖;张涛;;基于折射率测量的溶液浓度检测方法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陈怀新;李大海;伍波;陈祯培;;基于数字化二次曝光干涉的材料折射率测量[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王雷;许荣国;杨照金;黎高平;;椭偏法测量光学材料折射率[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夏青生;蒋安民;;晶体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试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柳春郁;余有龙;高应俊;;一种新型折射率测量装置[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文光;马宁生;章昌奕;曹正东;徐少磊;;CCD-2型折射率测定仪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昊;刘波;贾承来;;一种光纤折射率的新型测量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顾亚雄;袁立;黄勇;;基于一维PSD的透明液体折射率测试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光明;微粒群的粒度和溶液的折射率测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宇捷;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及成像特性优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戎军浩;测量三维折射率的微分干涉层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丁宁;基于光纤位移测量的液体折射率测量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强;光学材料折射率的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姚志;探头式折射率测量仪的研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海峰;基于后向散射法微体积液体折射率测量系统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彭琪;棱镜型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研制[D];中北大学;2014年
8 侯利杰;基于位移传感器的折射率测量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畅;基于CCD成像技术的折射率检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10 乔辉;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测液体折射率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5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59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