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print ID生物识别系统性能测评
本文关键词:Eyeprint ID生物识别系统性能测评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性能测试与报告 Eyeprint ID
【摘要】: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已经有多款手机搭载了例如指纹,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那些好莱坞的大片中,它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研究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Eyeprint IDTM的精确度和安全性。Eyeprint ID是一项使用人眼白区域血管纹路来作为唯一识别特征的生物特征识别识别技术,现已被应用在国内外多款手机上。本文主要工作在于从识别精度,安全性能两个方面对Eyeprint IDTM进行性能测评与报告,验证其精确度是否能达到人脸甚至能与指纹级别的精确度,以及是否具有健全的欺诈警报来防止照片和视频的回放攻击。经过测评试验,Eyeprint ID精确度优于人脸识别,有指纹级别的精确度;在安全性方面Eyeprint ID具有欺诈检测机制,能够抵御大部分1080P以下的视频或是手机拍摄的照片的攻击。然而Eyeprint ID针对高清数码相机拍摄的高清图片和视频抵御能力不理想。目前欺诈警报处于研究初期阶段,它对于所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很大的挑战。EyeVerify团队计划很快发布新算法来防御高清照片以及视频的攻击。
【关键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性能测试与报告 Eyeprint ID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3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论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11-12
- 1.3 论文组织结构12
- 1.4 本章小结12-13
- 第2章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分析13-22
- 2.1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介绍13
- 2.2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介绍13-16
- 2.3 现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16-21
- 2.3.1 DNA识别16-17
- 2.3.2 耳廓识别17
- 2.3.3 人脸识别17-18
- 2.3.4 人脸,手掌,掌纹温谱图识别18
- 2.3.5 指纹识别18
- 2.3.6 手型识别18-19
- 2.3.7 虹膜识别19
- 2.3.8 体味识别19
- 2.3.9 掌纹识别19
- 2.3.10 视网膜识别19-20
- 2.3.11 击键力度、节奏识别20
- 2.3.12 签名识别20
- 2.3.13 语音识别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Eyeprint ID生物特征识别系统22-25
- 3.1 Eyeprint ID的生理特点22-23
- 3.2 Eyeprint ID和其他眼部生物识别技术比对比23
- 3.3 Eyeprint ID应用以及值得探讨的问题23-24
- 3.4 本章小结24-25
- 第4章 Eyeprint ID识别精确度研究25-45
- 4.1 生物特征识别测试类型25
- 4.2 生物特征识别精确度性能指标25-29
- 4.2.1 决策错误率26
- 4.2.2 匹配错误率26-27
- 4.2.3 样本采集错误27-28
- 4.2.4 2D ROC曲线和3D ROC曲线28-29
- 4.3 精确度测试部署与实施29-35
- 4.3.1 确定Eyeprint ID系统信息29-30
- 4.3.2 影响Eyeprint ID系统性能的因素30-33
- 4.3.3 测试对象的选择33-34
- 4.3.4 测试规模34-35
- 4.4 数据收集35-36
- 4.4.1 预防数据收集错误35-36
- 4.4.2 数据细节采集36
- 4.5 结果分析36-44
- 4.5.1 真人比对和假冒者比对分值分布图37-39
- 4.5.2 ROC曲线39-44
- 4.6 本章小结44-45
- 第5章 Eyeprint ID安全性研究45-65
- 5.1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安全性45-46
- 5.2 欺诈检测46-47
- 5.3 Eyeprint ID安全性测评47-64
- 5.3.1 测评目的47-48
- 5.3.2 Eyeprint ID潜在威胁和漏洞48-52
- 5.3.3 模仿漏洞的测评52-54
- 5.3.4 结果分析54-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65-67
- 6.1 总结65
- 6.2 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飞;2005,生物识别普及元年[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年06期
2 Alistair Dabbs;;生物识别会伤害用户吗[J];每周电脑报;2005年11期
3 Alan Kramer;;以生物识别系统来终结密码的使用[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01期
4 ;新奇别致体验中星微视讯生物识别新技术[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年03期
5 Russ·Ryan;彭婵;;为生物识别设置标准[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6年07期
6 ;生物识别的大众时代(一)[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年01期
7 岑锦康;;生物识别:未来安防市场之星[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年01期
8 ;维尔识别冲刺“生物识别领域第一股”[J];中国金融电脑;2008年08期
9 朱彤;;法国生物识别身份证2012年面世[J];中国安防;2012年03期
10 ;生物识别将开创安全技术的新时代[J];计算机工程;199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增贵;;生物识别安全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贺芳;唐艳丽;王树;;基于导电高分子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孔宪明;张现峰;喻倩;吕仲鹏;杜学忠;;生物识别导向功能纳米粒子可控组装及表面增强拉曼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利;生物识别产业困局待破 亚洲企业结盟突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记者 齐芳;我国科学家倡议建立亚洲生物识别联盟[N];光明日报;2006年
3 ;海鑫科金:立足多生物识别 共赢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唐刚;生物识别千亿商机浮现 应用拓宽仍需技术完善[N];通信信息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郑旺;生物识别产业:谁能淘得“真金”[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6 贺小虎;生物识别:智能安防新境界[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7 AT;生物识别 解决身份认证技术难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8 陈斌;生物识别的大众时代来临[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吴艳;生物识别产业亟需核心技术支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10 刘霞;鼻子形状或成生物识别新手段[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海新;鸡肉中金刚烷胺残留的生物识别材料研究与亲和检测方法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傅迎春;基于聚合物固定生物识别分子和纳米增敏新法的安培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基于云生物识别的Windows登录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吴秋雁;Eyeprint ID生物识别系统性能测评[D];浙江大学;2016年
3 付瑶;生物识别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庄妍;多生物特征认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夏;智能生物识别ATM的设计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年
6 肖国平;智能生物识别拖曳式水下显微镜软件设计[D];浙江大学;2014年
7 陈萍;基于生物识别的市民身份认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8 董火明;协同识别理论及其在生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袁金娟;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森;虹膜生物识别软件系统框架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1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713138.html